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俄乌战争,中美博弈,以及欧洲能做些什么

发表时间:

就在俄罗斯继续入侵乌克兰,外交宣传这场战争当中俄罗斯是“被迫”进行"特殊行动",中国重申“中立”,美国向中方继续施压,警告不要援助俄罗斯之际,外界也随着诡谲的事态走向而不断调整着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对各方的新认知。在西方国家的重压之下,一堵新的铁幕徐徐在俄罗斯和世界之间落下,乌克兰恐变成叙利亚,俄罗斯恐变成朝鲜;而对于未知的未来,有着独一无二经济体量的中国,扮演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重要的角色。另外,在战争与和平,在干预与冷漠的灰色地带当中,欧盟也正在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AP - Kin Cheung
广告

2月24日俄乌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许多预言和平者的看法。长期为费加罗报撰写论坛评论的法国著名记者兼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雷诺·吉拉尔在今年一月份曾经撰写过一篇题为“普京不会入侵乌克兰”的评论文章。和许多不仅主张,而且更是信仰与俄罗斯和平对话比直接施压更有效的学者与政治家一样,他当时做了许多分析,认定入侵乌克兰,对普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可言。他当时写道:“诚然,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具有天然的亲近血缘;诚然,从现实来看,乌克兰的命运似乎只能作为缓冲区域国存在着”,但“俄罗斯拒绝与乌克兰平起平坐,并不意味着普京就想侵略乌克兰”,“普京不是勃列日涅夫,他不会犯让红军入侵阿富汗,陷入漫长泥沼的这种错误”,“普京不会像之前的克里姆林宫决策者一样,想在喀布尔扶持一个亲莫斯科的阿富汗政权上台”。更何况,雷诺-吉拉尔强调说,“普京想要从乌克兰拿到的,他已经拿到了,那就是克里米亚,和克里米亚的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

然而普京的战争宣言伴随着俄军的大举入侵而来,2月24日这个日期注定要被欧洲和全世界铭记很久。意料之外,震惊之余,人们开始思索何人才有力量,有意愿,去推动终结这场并不应该在21世纪打响的战争。3月中旬,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洁篪在罗马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会面,举世关注。美国想让中国在俄乌战争里肩负起大国责任,扭转乾坤,但对中国而言,在金融科技能源人文往来等各领域遭受西方夹攻的俄罗斯在受制裁的各领域沦为中国的附庸,具有非常强烈的诱惑力。

3月中旬,雷诺·吉拉尔再次在费加罗报上刊出了自己的评论文章,这次题为 “乌克兰战争,中美博弈”。他这次指出,“中国人痛恨美国打着民主旗号,在世界上大行干预主义。但中国人再清楚不过地知道,西方国家在这场乌克兰和俄罗斯人的兄弟民族之间的领土纷争里,绝对没有责任”。吉拉尔回顾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人把基辅视为俄罗斯最美丽的城市,认为勃列日涅夫是俄罗斯人,而基辅是乌克兰的,勃列日涅夫也是乌克兰人,并非俄罗斯人。到了1991年,乌克兰和俄罗斯双双同意分家,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正式宣布两国‘离婚’,希望摆脱苏联及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监护权。1991年12月,乌克兰举行公投,合法宣布独立,其主权得到了俄罗斯的承认,在此期间,西方没有对克里姆林宫施加任何压力”。

吉拉尔在评论中继续分析道:从2000年左右开始,外界对于美国干预乌克兰事务的看法出现了分歧:“大西洋主义者们认为,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美国人作为世界上民主与自由的捍卫者,支持了2004年在基辅的亲西方橙色革命以及 2014年的乌克兰广场革命,这么做是没问题的;然而对俄罗斯抱有好感的国家,当中包括中国,则认为​​美国仍然不断寻求扩大其帝国影响力的版图,必要时美国会通过武力在外国进行干预,就如同1999年对抗米洛舍维奇的塞尔维亚、2001 年对抗塔利班的阿富汗、2003年对抗萨达姆侯赛因的伊拉克,2011年对抗卡扎菲的利比亚等等,如出一辙”。“中国还不断强调,民主只是美国帝国主义的借口,并指责美国人无视普京早在2007年就表达过的,对北约继续东扩的愤怒”。

吉拉尔认为,对于美国提出的有关俄乌战争的要求,“中国强大的主导者习近平肯定会三思而后行,因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令习近平感到不快,他知道,中国仍然需要美国的市场,给中国制造业提供出口”。

此外,吉拉尔还认为,“在美国战略家和中国战略家的面前,出现了一个新的选项。这个选项的第一个分支是这样的:中国人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接受美国有关俄乌战争的要求,但条件是美国必须要撤销实施的为期三年的技术制裁。如果事态朝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就会出现一股动力,使美国能够在伊朗问题上非常迅速地向前推进,一项新的伊朗核协议将会指日可待。而原定储存在俄罗斯的浓缩至60%的伊朗浓缩铀将会被储存在中国。欧洲将进口伊朗的天然气,逐步取代俄罗斯的天然气。而俄罗斯,将会在经济上陷入窒息,在军事陷入困境,俄罗斯将逐渐衰弱,直到普京退从乌克兰撤军,或被内部革命所推翻。不过,这样可能会在俄罗斯造成混乱,而中国人可不希望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以上是第一种可能性的走势。吉拉尔表示,另外一种可能性的走势,是“习近平仍然忠于他的朋友普京,正如他在今年2月4日的北京会晤时向普京承诺的那样”。“在这种可能性之下,专制国家的联盟将得到强化,届时我们将目睹世界一分为二,即,欧盟、Aukus联盟、日本,韩国组成的‘西方联盟’,和重组之后诞生的俄罗斯帝国、中国、伊朗组成的‘欧亚联盟’。 这样的格局一旦形成,‘西方联盟’和‘欧亚联盟’之间势必将展开一场可怕的关于影响力的争斗,争抢的目标则是非洲、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印度和拉丁美洲世界。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幸福的前景”。

吉拉尔最后指出,“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实际上是找到一个折衷方案,给乌克兰冲突的所有参与者提供一个光彩的结局,例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的,在顿巴斯问题和入盟北约问题上,展示妥协”。

鉴于欧盟无意直接武力介入这场战阵,那么能做的有什么呢?巴黎七大修昔底德中心主任朱利安·费尔南德斯和法国军校战略研究所所长让·巴蒂斯特·让金·维尔默共同在世界报的论坛争鸣版面发表评论,认为欧洲能做的还有很多。“在经济上,欧洲国家不应等待先联合起来,再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而是应像美国和英国那样,可以每个国家单独决定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或者其他能源”。“在军事上,设立禁飞区遭到了反对,因为这意味着北约理论上可以去直接攻击俄罗斯飞机”。“尽管如此,至少在军事上,有三件事情似乎是可行的”。

“首先,加强对乌克兰的武器交付,特别是防空武器的交付,因为这是限制俄罗斯轰炸乌克兰城市能力的最重要因素。过去几周已经证明了便携式防空系统,包括‘毒刺’的有效性,不过这些手段仅对低空目标有效”。

“为了迫使俄罗斯飞机飞得更低,将它们置于便携式防空系统的射程之内,乌克兰还需要获取更多的中远程地对空导弹。两者是互补的,这种组合比交付米格-29更有效,因为米格-29会给乌方带来不可控升级的风险”。“除了防空防御,欧洲还可以给乌克兰提供更多的基本设备,例如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和武装无人机”。

“仅提供武器是不够的,乌克兰军队还必须知道如何使用它们,需要对乌克兰军民提供训练。不过,以官方名义向乌克兰派遣教练团是有极大安全与政治风险的,欧洲国家可以用非官方的“派遣”,让一些组织或武装团体在乌克兰参与战斗”。

“此外,电子情报共享以及支持民间团体对俄罗斯进行网络攻击也可以削弱普京的后方阵地,在帮助乌克兰的同时,避免欧洲直接与俄罗斯产生冲突。与此同时,法德双驾车也必须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给和平解决机制留出空间”。

“为此,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必须保持针对性、渐进性和可逆性。弗拉基米尔·普京已经开始明白他在乌克兰的军事冒险主义会导致何种代价。但如果他发现撤军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好处,那将会给欧洲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