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微言微语

洞穿人类底线的自封学者言论引争议

发表时间:

最近,一位自封为大陆旅美国际知名社会学家,武统台湾的吹鼓手李毅在深圳发表的三段讲演视频,在国内社交平台引发轩然大波及网友的一致抨击。这位自诩知名学者的李毅在一个视频中摇头晃脑地说:“这场疫情咱们死了4千多人,但和美国死22万人一比,就等于一个人没死嘛,零感染,零死亡”。

李毅看世界油管频道截图
李毅看世界油管频道截图 © 网络
广告

首先回敬此人言论的是官媒新京报评论员雄志,他在一篇题为《“死4000人等于一个没死”:逝者生命岂能被“归零”》的评论员文章中这样写道:在这位“学者”的逻辑下,人命仿佛只是冷冰冰的统计数字。疫情风险尚未解除,却出现了如此惊人之论,让人错愕。更让人错愕的是,这位“学者”是以嬉皮笑脸的轻佻口吻,来讲出这段雷人语录的。视频中,在他自以为的幽默和自信映衬下,完全看不到任何对生命的尊重。在今年4月4日当天和9月8日的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全国还曾一起哀悼抗疫中牺牲的烈士和去世的同胞。说“接近零感染、接近零死亡”,无异于漠视他们的存在。然而,在这位“学者”看来,4000人之于14亿人的庞大人口基数,似乎不值一提。在其冷血的“大数据”逻辑下,人命仿佛只是冷冰冰的统计数字,甚至可被四舍五入、“化整为零”。毫无疑问,这是对疫情中无数家庭不幸遭遇的彻底无视。

疫情以来,社会各界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在应对,尤其是那些冲锋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拼尽全力去拯救每一个生命。这也是防控取得成果的前提条件。所谓“等于没人得病”的说辞,无疑是对全国医护工作者牺牲和奉献的抹杀。另一方面,在全球疫情继续蔓延的前提下,国内疫情之所以得到有效控制,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付出了沉痛代价。

自从我们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以来,全国各地陆续还有散发零星病例出现。就在这两天,上海、天津等地都出现了新增病例,疫情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小范围反弹的迹象。而考虑到目前仍然没有立竿见影的“特效药”,境外输入的风险也依旧存在。时至年末,人口流动频率逐渐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不容低估。就在11月22日,国家卫健委举行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电视电话会议还提到,“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艰巨繁重”,必须毫不松懈。显然,这位“学者”的言论也与此要求背道而驰。在引爆舆论后,该“学者”很快成为网友批评攻击的靶子,这无疑也是个提醒,不管是谁,在公共舆论场上的发言都应尊重常识、尊重事实。那种为了制造流量,或者刷存在感而大放厥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出格言论,不仅会误导民众,最终也会被舆论反噬。

新京报评论员文章发表后,李毅非但没有对自己的法西斯反人类言论有任何认识和忏悔,反而又录制一段视屏,质问新京报是什么东西,威胁雄志“放老实点,搞清楚这是什么地盘,看看是什么天空,是什么大地,是想走任正非道路还是马云道路云云”;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势。网民深圳刘心武发帖说:旅美那么多年还学者,脑子里全是几十年前的陈腐观念,满口官腔秽语,比在位的官员还官僚十足,像个混子一样骂街,而且是拿政府大旗当虎皮,狐假虎威。就不明白,美国现代社会就一点也改变不了一个中国人的张狂虚妄德性?也极度怀疑他的教育背景与学者身份。”

一篇题为《李毅就是太极雷雷和马保国合体诞生的畸形变种》的网文这样写道:

看完李毅血喷新京报和评论员熊志的视频,我觉得这厮真的太凶残无耻了。这就是史上最脑残反智阴恶肮脏的怪物,他正在以极其吊诡阴险的话术,置正派者于险境。现在,就是这样的烂人,在受到权力的宠爱和群盲的推崇。如果这样的垃圾不除,那么,在未来回望历史的时候,这段视频必将成为“无耻”的铁证。最顶级的反智,就是以更加反智的方式,来否定自己的反智。李毅这次算是做出了一个示范。

在他看来,像熊志这样的批评者,把他“和美国比”这四个字的前提删掉了,就是断章取义。那么我想问,这不还是在明摆着强调他的反人类立场吗?以中国死4千多来嘲讽美国死20多万,还有起码的人性和国家伦理意识吗?不要忘了,在包括对待疫情的很多问题上,国家主张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家慈母眼中,不要说4千人死亡,就是4个人,也都值得投注永远的悲悯和痛悼。要知道,记忆一场灾难,最离不开的就是这种伦理意识。李毅的狞笑,透露出冷血、自私、麻木、狠毒。我绝不相信,一个对4千死去同胞生命完全无感的人,会是一个爱国者。一个美好的国家,也绝不应由这样的垃圾人渣,以爱的名义进行作践。如果以嘲笑异邦死亡人数作为前提弱化同胞付出的巨大代价,这就是典型的“低级红”了。

面对这个砖家扛着那么多身份旗号四处行骗,现在一些单位也赶紧出来声明,撇清与之关系。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就迅速声明:这个所谓的“旅美社会学家”李毅,也就是太极雷雷和马保国合体后,诞生出来的一个畸型变种。他的言论,反人性,反伦理,反人类,反政策。他惟一自信能保护他的,也就是拉起一面爱国的旗帜了。殊不知,恰是这种蛆虫,在丢中国人的脸,在给敌对势力递刀子。庚子疫情中全世界死难的人,特别是中国那不幸遇难的4千多人,在看着李毅寡廉鲜耻的狞笑和叫嚣。这就是一个靠骂美国来割韭菜的无耻骗子,只不过,披上了文化学术的外衣,搞了一套马保国式的话术,手上再持一条太极雷雷的钢鞭。李毅这种“至道学宫'式的混子能在学界论坛横行,就是中国学术的悲哀,是国运衰败的先兆,是公共伦理的沦丧。

一篇题为《巧妙和赤裸的无耻》的网文这样写道:有人说“死了四千人等于没死人”,然后还哈哈大笑。有人说“应该把器官捐献定为默认选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专家学者。他们有个共同点叫无耻。

从人文生态的角度来看,往轻里说,当下是为三千年未曾有之溃烂。过去的传统社会固然不如人意,但毕竟基本道德观还在,无论我们骂它装着端着,但至少说明整个社会尚且还有装着端着的必要。在皇权不下县的现实中,传统熟人社会的自治程度相对较高,靠道德约束,人心多少还留有些许敬畏 。朱学勤先生在其著作中曾说(大意):“文化与现代民主并不必然冲突,台湾就是一个例子:它的转型恰恰是在文化保守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台湾的例子已经说明,五四时代“实现民主转型,必须打倒传统文化”的观念不能成立。 一个制度需要一定的文化条件,但更多的是一个利益安排,是利益觉醒、博弈的结果,而不是文化观念博弈的结果。 ”

70年前的文化土壤被釜底抽薪彻底挖坑埋葬了,同时埋葬的还有人的敬畏之心,人的基础道德观。在政治全能的新模式下,你做什么、想什么都被管起来。新的价值观又无法建立起来,从人心到人性,走向扭曲就是必然的结果。

若往重的说,这种人文生态之溃烂,人类未曾有过,甚至无论是文学虚构,抑或艺术想象,乃至科幻小说,都不曾描绘过这般景象。奥威尔的《1984》、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等,与之相比简直弱暴了!

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专制都意味着经济上相对的单一与封闭,但中国却不是这样的。四十年以来,利用对经济领域的相对松绑,结合低人权、低保障、高污染的断子绝孙模式,确实让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权贵收聚了巨额财富,再借以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高科技手段,结合其本身特有的“缺陷”与邪性,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败坏且可怕在于,利用这些手段与对社会资源的绝对掌控,让这种溃烂长期得不到修复与重建,只能是一再恶化。更为可悲的是,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企业家……即所谓的社会精英,他们或狂妄地践踏人类文明,或在沉默中沉沦、在沉沦中沉默。

文章作者问非在结尾处写道:记得有一位令我敬重的结巴曾说过:“沉默非但不是美德,反而是一种巧妙的无耻, 一种生存策略;无论多大的学问家,一旦太过珍惜自己的羽毛,就将丧失良知。精英的沉默,或者说掌握更多资源的人的沉默,与普通人有着质的区别,他们的沉默不会是单纯的沉默,他们的沉默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帮凶。”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