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微言微语

茅台总工获院士提名引发热议

发表时间:

最近,茅台酒总工程师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一事,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1982年G.H.布什和赵紫阳共饮茅台
1982年G.H.布什和赵紫阳共饮茅台 © ASSOCIATED PRESS - Liu Heung Shing摄影
广告

有人不无嘲讽的说:“中国有两家公司掌握了中国核心技术,茅台酒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它抓住了中国人虚荣心的核心;拼多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掌握了中国人贪便宜的核心。”,在中国不少著名学科领军人物无缘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当下,茅台酒总工的被提名遭到包括官媒在内的嘲讽或批评,以至于央广网评都贴出了如下的帖子:“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被推荐者都是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而酿酒行业本身就存在争议,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明确表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敦促各国政府采取限制酒精的措施,因为酒精不仅有害身体,还会引发暴力和精神问题。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

一篇题为<别的都无所谓,唯茅台必须要有院士>的网文这样写道:“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品酒师王莉名列2021年增选院士的推荐名单,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算是闹翻了天:就一酿酒卖酒的,真还“高科技”起来了?还有人翻出陈年往事:201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时被称为“烟草院士”。当时有100多名院士联名提请重新审查,结果亦未影响。

“两院院士”历来是最高学术水平的象征,怎么就堕落到“烟酒并行”的地步?到底是学术界自身的趋炎附势,还是学术本就应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市场?

反对者多以“给赛先生留条内裤”为由,认为科学院和工程院这“最后一块净土”应该是高科技领军人物的殿堂。而“烟草院士”的“核心技术”是“如何降低香烟的焦油含量”以减少对烟民的危害,事实上只需加长过滤嘴就能轻松达到目的,居然给整出一个院士来?

再如“首席品酒师”,其“核心技术”不过是引入仪器评判指标,以与人体感受相结合,这算有什么科技含量?你们居然也有胆给其评院士?

照我说,以上持论都过于狭隘,既不理解国际形势,也不尊重现实国情,更不懂得茅台在整个高科技领域至关重要的核心战略意义。

国际形势是什么?那就是“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国主义势力对于中国高科技的围剿。只需回顾一下两三年前,我们的“高科技”何其雄壮何其威猛,以华为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开口闭口就是“干掉三星苹果”,今天“美国吓哭了”,明天“日本吓尿了”,后天“全世界惊呆了”。湖南大学杜钢建教授早就有个非常提振士气的研究结论,他认为“历史上,全世界都是中国的”。而照华为的发展势头,长远看,全世界也必将回归中国。

但帝国主义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咱们崛起呢,所以他们垂死挣扎,发动了丧心病狂的反扑。事实证明,芯片这个东西华为真的玩不过人家,虽然此前他们一直信心满满地告诉国民自己早就做了技术储备,不仅不会受制于人,反而还会逆势发力一举超越。而一转眼间,他们就宣布,自己做不做手机业务无所谓,要发展“智慧养猪”业务去了。

“智慧养猪”这个事情,华为能稳妥妥地干掉任何国际势力。这也是我们的现实国情:真正的高科技还得农村包围城市,也还得以食为天,一如张爱玲在《色戒》中提到,女人进入男人内心的通道是“胃”。

我们平常说“弘扬传统文化”,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和文化软实力的领域就是“饮食文化”,所以说“吃在中国”,绝不可能有人说“吃在美国”。据不少留学生说,美国哪怕最好的美食街都比不上中国随便哪所大学的“堕落街”。所以很多海龟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吃顿烧烤或猪肉炖粉条,立马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爆表。可笑的是,很多中国人盲目追赶所谓的“国际潮流”,就连拍个电影电视也妄想比拼好莱坞和美剧,但这些年真正叫好又叫座的还只有《舌尖上的中国》。这事儿美欧都没办法和咱比。同样的道理,你可着劲和人家比什么芯片,咱们比酱香型还是浓香型啊!什么软件啊光刻机啊,只要换成“七次发酵”“茅香口感”,全世界联合起来都不是咱的对手。从这个角度出发,你说该不该给茅台集团一个院士指标?都说市场就是晴雨表,咱们的茅台市值都达3.3万亿了,什么概念?相当于三个波音公司,5个通用公司,8个福特公司。也就是说这些大名鼎鼎的国际品牌加起来还抵不上咱们一个茅台。你说咱们有什么理由不大喝特喝这“国酒”?

新老股民都知道的两句股市流行语,一句叫“老乡别走”,还有一句就叫“利好茅台”。相比“老乡别走”只适用于全局性的利好消息,“利好茅台”则适合任何消息。好消息固然要“举杯欢庆”,坏消息更加要“借酒浇愁” 。

最近一些年,不少地方都在喊“弯道超车”,但笔者真正见过的弯道超车而不翻车的,还真只有茅台一家。哪怕是在中美贸易战这样的“数十年未有之变局”中,茅台也是逆风飞扬、一枝独秀。所以说,在“科技战”这件事上,也就数茅台最有胜算。咱们多奖赏几个“酒院士”不正是扬长避短吗?

有些迂腐的国人动不动拿屠呦呦、饶毅、颜宁、李爱珍、许晨阳来说事,说这些顶级的大科学家都做不了两院院士,甚至就连袁隆平都三次落选院士,更讽刺的是,做不了中国院士的他们居然能成为美国科学院的院士或者外籍院士,其中屠呦呦甚至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其实这就是非议者的无知和偏狭了,道理很简单:正因为这些人就算做不了中国的院士也可以做外国的院士,所以更应该将指标优先给“烟院士”和“酒院士”。

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不太可能将院士头衔给烟酒行业,我们反其道而行恰恰突出了“烟酒院士”的价值和地位,也就突出了我们的民族品牌优势。

笔者的看法是,咱们其他专业领域给不给院士都无所谓,比如华为,有院士又怎样,你吹的芯片神话就能实现了?还不如理直气壮地给茅台,并且多给,每年给一两个,形成巨无霸式的“高科技示范户”。至于华为,则必须在养猪项目上干翻绝大多数农户再来争院士指标。

一篇题为《酱香型院士,祖传核心高科技》的网文这样写道:大家还记得,当年的烟草院士谢剑平就已经引发过舆论和媒体一顿狂批,明明“吸烟不利于健康”,明明到处都开始禁烟,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发达一点城市的禁烟令一严再严,要找个抽烟的地方都已经很难,有关方面却非要选一个烟草行业的人,进入中国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这不是有悖于“科学造福人类”这一理想吗?当时就有人嘲讽道,如果烟草能够推出院士,那么白酒也应该可以,烟草院士之后,应该再来一个白酒院士,最好是酱香型的。大家都认为是笑话,没想到一语成谶,不久以后就成了现实。不是网友太机智,而是现实太魔幻。舆论的质疑没有一丁点用处,不仅烟草院士谢剑平暗度陈仓,酱香型院士王莉已经开始明修栈道了。

院士在国外就是个荣誉称号,基本没啥特权,还不如一个终身教授来得实际。别看颜宁负气出走,转眼就成了美国科学院院士,那院士还是不能和咱们的院士比。在福利和权力上,中国院士的待遇,远非那些“蛮夷之邦”的院士可比。福利,工资、奖金、医疗、保健、乘车都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权力上,则拥有了所在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地位,不仅在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享有巨大的科研资源,更可以决定该学科几乎全部的资源分配。权力巨大,能不香吗?酱香型院士,很好的说明咱们祖传秘方蕴含的核心领先高科技。一个酱字,一个香字,道尽一切秘密。柏杨先生曾经写过《酱缸文化》,就用酱缸来形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而国人就处于酱缸之中,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酱缸的污染,跳不出酱缸的范围。久而久之,不仅不以为臭,反以为香。所以酱香型院士,真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为什么生于1930年,白发苍苍,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选不上院士;为什么致力于中国人吃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次落选;为什么世界公认的顶级学术大师饶毅愤而宣布“永远退出院士评选”。对于这些现象,理解得了要理解,理解不了创造条件也要理解。”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