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情书一般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

发表时间:

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 确切地说是舒曼写给他热恋中的情人克拉拉.维克的情书, 由十三首小品组成。

Podcast
Podcast © FMM
广告

舒曼18岁从家乡茨维考到莱比锡大学法律系学习,同时,跟钢琴家弗里德利希.维克学钢琴,这时维克的女儿克拉拉只有9岁, 钢琴已经弹得很出色了。两年以后,舒曼的母亲不再阻挠他学习音乐,舒曼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他住到老师维克先生家里,专注于钢琴演奏。在维克先生家的日子是愉快的,维克对这位入室弟子视为己出,舒曼与克拉拉也结成兄妹般的友谊。他们在钢琴上弹四手连弹,做有趣的音乐游戏,一起读书、郊游,舒曼还给她讲离奇的故事。舒曼每写出新钢琴小品,就由克拉拉试奏。

随着年龄的增长,克拉拉与舒曼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友谊变成了爱情,这时的克拉拉16岁,已经是颇具才华的青年钢琴家了。维克觉察到女儿的感情变化,不禁勃然大怒,他禁止女儿与舒曼有同学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儿成就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而感情游戏将毁掉一个人的远大前程。维克粗暴地干涉女儿的爱情还有一个说不出来的原因,舒曼此时已愚蠢地弄伤了手指,完全不可能成为演奏家了,不得已他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而作曲家显然是个很没有保障的职业,多少有才华的作曲家,甚至是公认的大师往往一生贫困潦倒,维克不能把女儿交给一个没成名的作曲家。这位固执的德国老头挖空心思拆散年轻的一对,他带着女儿离开莱比锡,不准他们会面,禁止他们通信,甚至不准克拉拉弹舒曼写的曲子。

舒曼这时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了。有一次克拉拉在德勒斯登演出,舒曼偷偷跑去与她见了一面,维克知道后立即宣布,他们要是再敢见面,就要用手枪干掉舒曼。这件事在当时的音乐界几乎成了一桩丑闻,在经历过启蒙运动并呼喊着个性解放的欧洲,如此粗暴地干涉年轻人的爱情会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维克带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时,肖邦对此事表示了不满,维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与之绝交,抗议他的暴行 。

1837年到1838年,舒曼到维也纳居住了一段时间,他想在这座音乐名城感受一下维也纳乐派的文化氛围,但是在贝多芬、舒伯特去世之后,维也纳的音乐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音乐传统遭到冷落,四处弥散的上兰纳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当局也禁止言论,舒曼在维也纳出版《新音乐杂志》的申请没有获准。这时舒曼很久没有克拉拉的音讯了,克拉拉的情况他一无所知。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会上演奏了他的作品,这无异于发出一个信号,克拉拉还在等着他。希望重新燃起,回忆起与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舒曼便写下了几十首钢琴小品,这些小品像一幅音乐素描,记录着舒曼最初与克拉拉相识时的生活片段,那时克拉拉还是只有9岁的小女孩。

根据舒曼自己的说明,他当时共写了30首小品,从中挑选13首,每首都加上标题,如《木马骑士》、《惊吓》、《捉迷藏》、《奇怪的传说》,合成一集,取名《童年情景》。 

《童年情景》的13首短曲从各个侧面描写儿童生活,有的是游戏场景,有的只描写一个神态,有的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合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儿童世界。生动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点,例如第9首《木马骑士》,用切分音和低音节拍模仿小孩子摇木马的「格登登」的节奏,既形象又生动,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子骑在木马上前后摇摆的动态。又如《捉迷藏》,快速跳跃闪动的旋律刻画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心情地欢乐。全部作品里流行最广的当然要属《梦幻曲》,这首曲子常拿出来单独演奏,并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于合奏,它的旋律非常简单,便于记忆,乐曲起伏回转,富裕浪漫的幻想,有一种朦胧美妙的憧憬蕴含其中。

这些都是普通儿童生活场景。但是,舒曼在描绘这些情景时,是有很具体的生活事件为根据的,作曲家不说,外人是无论如何无法猜测的,只有舒曼和克拉拉两人在弹起这些小品时才会在妙趣横生之处彼此送上会心的一笑。

这部套曲大致描写的是克拉拉9岁到13岁之间的生活, 套曲里到处都是克拉拉的影子,套曲的第10首《过分认真》,是舒曼回想起克拉小时候整天淘气和傻笑,有时却忽然躲进墙角,故作深沉地扮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舒曼后来对成了他妻子的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