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曼谷专栏

回顾911 东南亚安全警钟长鸣

发表时间:

全球媒体纷纷发表关于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的纪念文章,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撰文提醒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的威胁远未消除。泰国军事研究员认为世界各国不仅应重视传统安全观念,更不该忽视因受到环境与科技快速更新而带来新型安全因素的挑战。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资料图片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资料图片 © 路透社图片
广告

世界各国纪念911事件二十周年之际,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1日刊登署名李显龙撰写题为“写在九一一事件20周年”的文章,新加坡总理回顾当年看到两座高楼熊熊燃烧,之后更看着它们相继坍塌画面时的震惊。新加坡随即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恐怖袭击并表示和美国站在同一阵线。文章透露新加坡跟多国保持情报沟通,及时破获潜伏在当地的恐怖组织---“回教祈祷团”,制止了针对当地美国大使馆和西方国家机构展开炸弹攻击的恐袭计划。李显龙感言世界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变。他对国人强调恐怖主义的威胁是真实且持续存在的。该事件提醒人们撕裂社会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九一一事件发生的20年后,恐怖主义的威胁远未消除。极端恐怖主义持续扩散,并借助数码媒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故而维持种族与宗教和谐将是政府持续不断的工作,只有时时保持警惕方能长治久安,促成国人各团体之间的互信并塑造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印尼媒体对911事件5名主要嫌疑犯再次出庭受审给予关注,评论美国司法部门对这场世纪审判堪称“牛步”。综合东南亚伊斯兰人口居多的马来西亚和印尼新闻报道,20年以来,人们对911事件的调查报告仍然持续追踪。现代人更对20年过后世界改变了些什么提出了严肃思考。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意味着美国就此卸任世界警察的角色了吗?911事件果真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千年冲突的结果吗?抑或是因为世界超级大国滥施强权而引发的不良后果呢?令更多人怀疑的是,伊斯兰提倡和平的教义是如何被恐怖主义极端分子扭曲的? 

泰国研究军事与国际关系的青年学者那他林(Nattarin Rattanaphiboon)作为一名911事件后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曾经在美军服役并在泰美金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Cobra Gold)中担任翻译及协调员,那他林表示, 911事件是当代年轻人有生以来见过最严重的人为灾难,美国和世界可以汲取什么教训呢?结论是美国和世界不再安全。对于美国公民和政策制定者来说,美国拥有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道天然防线,任何人攻击美国之前必须穿越这两个大洋,所以美国此前始终认为自己是安全的,然而911事件改变了这种格局,一切都变得那么紧张。在此之前,全世界几乎已在美国引领的贸易自由化中接受了自由主义(Liberalism)。人们在世界各地自由旅行,那是一个理想的和平时代。911事件发生后现实主义(Realism)回归,去美国旅行的人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签证面试和筛选。这说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恶性循环,不安全隐患越来越多。那他林更担忧当今世界还面临超越传统安全隐患的多重新型安全因素的挑战,这些因素息息相关,一旦忽视还将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譬如全球变暖后天灾连连,自然资源短缺造成粮食减产或形成粮食危机,从而引发饥饿、贫困、内讧、流离失所和对抗,这些安全风险若不加以管控,将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 

综合媒体反映,目前亚洲地区安全局势不容乐观。继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主动跟习近平就管控危机进行电话沟通后,中日关系的微妙变化同样是东南亚媒体追踪的热点。日本陆上自卫队9日将宣布动员10万官兵于9月15至11月下旬举行为期两月的全国军演,据透露这次演练的设想目标如何处理钓鱼岛(尖阁诸岛)周围岛屿的突发情况,强化在作战时装备运输、医疗救护、通信连络等方面的应对能力。东南亚媒体评论,这是时隔28年以后,日本陆上自卫队自1993年以来举行罕见规模的军事演习。日本海上自卫队此前频频跟美国海军举行军事演习。8月下旬,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 (The Quad)下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马拉巴尔-2021”海上军事演习,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率领的航母打击群也参加演练。评论认为,印太战略(Indo‐Pacific)盟友2021年度海上军事演练与合作,反映该战略联盟有意提升四方安全对话的军事存在。此外,今年初美国主倡首次四方高峰视讯会谈后,拜登正力促四方首脑今年内面对面进行会晤。 

观察人士认为,当前全球局势复杂多变,日本一度表示将在台湾受到中共攻击时考虑驰援,从而引发中国外交官员强烈抗议。日本因而成为印太四盟友里抗中态度最清晰的国家。据泰国媒体报道,中国官方近期下令废止斥资60亿人民币兴建的“大连日本风情街”,大连曾于1931年9月18日遭日军攻占,就此拉开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当局在国内宣传“勿忘国耻”,声称此举致力消除日本对中国社会的文化侵略。最新消息称,日本企业东芝(Toshiba)周四宣布将在9月底关闭建在中国大连市的生产基地,该基地建立于1991年。中日矛盾日益激化传出后在互联网引发热议,有人唯恐事态扩大,引发文化对抗,继而殃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文化。 

中国问题研究学者分析认为,作为亚洲地区大国,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建设(One Belt One Road)项目,该倡议真正落实需要几个重要条件的支持,最关键就是稳定的地区环境与和平的国际关系,否则不符合北京的利益。泰国通讯社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9月10日至15日访问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和韩国。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11日在河内会见王毅后表示,中越两国关系是“同志加兄弟”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分析认为王毅此行是北京为抗衡华盛顿而做出的最新努力。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7月底访问越南和新加坡。美国印太司令部跟越南和新加坡合作关系密切。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8月底走访新加坡和越南时一度抨击中国“破坏规则,威胁邻国国家主权。”北京和河内之间偶尔会因南海争端爆发紧张局势。尽管如此,双方多次承诺和平解决战略水域的冲突问题。新加坡领导人则多次阐述在大国冲突前提下不选边的立场,同时呼吁大国竞争切莫破坏国际间的战略平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