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曼谷专栏

泰国学者:印度继中国后逐渐崛起

发表时间:

厄尔尼诺(El Niño)极端气候危机导致印度宣布暂停大米出口,这一举措给东南亚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泰国媒体报道,巨大的粮食安全危机正在东南亚地区酝酿。与此同时,泰国学者分析印度即将成为21世纪继中国后又一个崛起的亚洲国家。

莫迪近照
莫迪近照 © AP - Evan Vucci摄影
广告

“泰人民报”(The Prachathai)周六(9月30日)专题报道称,自2022年底以来,东南亚地区的大米价格上涨了40%以上。即使在物产丰富的泰国,大米价格同样受到冲击。印度于 7 月 20 日禁止出口非巴斯马蒂大米。泰国5%碎白米价格(亚洲的标准大米)随即飙升至每吨650美元,创15年来最高水平,越南米价保持同样涨幅。

除印度以外,东南亚同样是全球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占世界稻米产量的30%,但自今年以来,大米正在成为东南亚数千万底层人民难以获得的食物。根据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Oxfam)的报告,东南亚地区11%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这7300 万人的数字还不包括新冠疫情后滑落贫困线以下的人。为了应对大米价格危机,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已经转向泰国和越南采购大米。

而创纪录的高温同样严重影响东南亚的农作物生产,一旦这一地区效仿印度颁布大米出口禁令,届时将会爆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华盛顿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瑟夫(Joseph Glauber)向贝纳尔新闻(BenarNews)透露,大米是穷人赖以生存的食物,如果大米价格继续上涨, 它可能会成为一场真正的全球性危机。

随着印度日益被媒体普遍提及,印度崛起的国际角色愈发受到关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印度研究中心主任苏拉副教授(Asst. Prof. Surat Horachaikul)分析指出,涉及原因有很多,关键因素是来自当前东升西降的国际发展态势,学术界简单概括为“如果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亚洲的世纪。” 那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即将成为未来世界重要的国家。不过这种说法的意涵仅指“时机与希望降临到亚洲”,倘若国家领导人没有正确的思想、战略和政策,错过发展机遇也是有可能的。

苏拉分析印度民间企业在没有政府力量支持的环境下崛起,关键在于印度人抱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这股文化力量驱使印度人不仅自觉地崇拜与维护自身文化,也在海外异邦展现出“印度人帮扶印度人”的超强凝聚力。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则在提升国际形象、维护政治局势稳定、促进国家与民族团结、制订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政策以及提供基础设施方面加以努力,推动民间力量在管理国家经济上发挥重要作用。举例印度政府将印度航空公司移交给塔塔父子公司接管,顺利实现了国有企业回归私有化。值得称赞的是,并购案完成后,印度政府接管了规模巨大的剩余债务,将印航未来的管理和经营权下放给塔塔公司。此举显示出印度政府在信任与支持民企发展方面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泰国学者认为当前印度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当选后提出了“新印度”(New India)愿景。内部重视扶持农业与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壮大中产阶级族群并大力发展制造业,对外则展现“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的大国外交,为印度融入国际社会扫清障碍,并由此获得了大批海外印度裔的支持。此前海外印度裔在包括美国硅谷乃至全球各地创造出的科技与经济成就,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印度人实现大国梦的野心。

关于二战后以美国和西方为主导的新国际秩序,以及由美国、俄罗斯(前苏联)、英国、中国、法国五大国组成的联合国常任理事会结构。苏拉认为印度当局并未持反对或挑战态度,而是在秉持遵循的原则上“提倡加以改革”,允许各方广泛提出意见。印度迄今已经第6次向联合国申请常任理事国资格,均未获通过。

印度即将于2014年举行大选,目前印度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反对派联盟针对莫迪以及印度人民党(BJP)提出的挑战愈发尖锐。时值全球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明年即将登场的印度总理选举由此备受瞩目。

印度人口今年超过中国,达到14.28亿。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尽管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印度的劳动力仍然落后于中国。 印度的劳动力参与率仅为51%,落后中国2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到2030年,印度的劳动力参与率必须达到70%以上,才能与中国的劳动力规模相匹配。预计到 2040 年末,印度的劳动力人口仍将少于中国。其中印度女性的就业率仍然明显低于中国。 中国女性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71%。 但印度女性劳动力仅占25%。该比例低于巴基斯坦(26%)和孟加拉国(40%)等较贫穷国家。亚洲其他经济规模较小的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多的女性劳动力,譬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和越南有超过 50% 的女性就业。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