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曼谷专栏

泰媒:缅甸和平希望渺茫

发表时间:

缅甸战局持续动荡,各方预料随着旱季来临以及军政府实施征兵令,缅甸内部的战争局势将会进一步升级,而随之而来的人道主义灾难和地缘政治动荡更值得密切关注。泰国媒体悲观地认为,复杂的国际政治角力使得缅甸实现和平谈判的机会愈发渺茫。

缅甸战局持续动荡,各方预料随着旱季来临以及军政府实施征兵令,缅甸内部的战争局势将会进一步升级
缅甸战局持续动荡,各方预料随着旱季来临以及军政府实施征兵令,缅甸内部的战争局势将会进一步升级 © HANDOUT / AFP
广告

综合泰国媒体报道,自 2021 年缅甸军人夺权以来,缅甸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之间的战斗已经演变成一场全国性内战,目前不断恶化的混乱局势波及周边的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和中国,除了遭到炸弹落入边境的安全困扰,内战升级所造成的难民潮更将给边境带来一场更加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据联合国资料统计,缅甸已有超过 270 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其中 80 万人自 2023 年 10 月以来无家可归,该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可能会以惊人的速度恶化。

最近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泰国总理塞塔(Srettha Thavisin)对外透露,跟缅甸签有 东盟同意让泰国在解决缅甸危机的进程中发挥带头作用。这一表态随即遭到当地媒体求证,比如如何在泰缅边境达府湄索县设立“人道主义走廊”,怎样克服在实践过程中遭遇到的边境复杂因素等。自称“推销员”的塞塔强调了泰国对外国投资的开放态度,旨在提振国家经济,并未阐述泰国帮助协调解决邻国“热战”和该地区危机的外交愿景。

泰国军方消息称,泰国第三军区已与克伦民族联盟(KNU)负责人进行协调。将通过湄索县第二泰缅友谊大桥向距泰国边境约98公里的缅甸克伦邦一侧运送第一轮援助物资,援助那些遭遇战火而不得不逃离家园的难民。有泰国学者指出,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角色至关重要。亚洲开发银行(ADB)可运用在东南亚地区主导开发经济走廊的优势分担援助缅甸难民的责任。

面对迫在眉睫的区域安全挑战。泰国媒体观察缅甸周边国家各自采取了封堵边境关卡的应对措施。分析称,由于缅甸局势动荡严重冲击到中国的缅甸战略布局,因此努力寻求停火的另一股力量来自中国。自去年底缅北“三兄弟联盟”在掸邦和若开邦发动“1027行动”以来,该联盟始终面临中国关于停火的施压。今年1月各方在昆明会谈后达成停火协议,然而休战仅限于与中国接壤的缅甸掸邦。

在缅甸政府军丧失优势的情况下,大部分战斗仍在继续。尤其缅甸西部若开邦依旧没有和平可言。三兄弟联盟的若开军(AA)坚称占领该地区的军事目标不变,同时联手前政府力量人民防卫军(PDF)和克钦独立军(KIA)跟政府军激战。可以说,若开邦反叛武装力量甚至没有兴趣讨论关于若开邦的停火协议。

尽管中国希望促成停火,重振中缅边境贸易,但却无法迫使缅甸内部各方达成协议。据报道,缅甸政府要求北方联军从边境贸易路线撤出,但遭到拒绝。在中方敦促下,新一轮谈判将于今年5月进行。

关于印度对缅甸的态度,泰国学者苏帕威(Supawit Kaewkunok)撰文追溯印缅关系称,印度学界有人持一种观点认为缅甸因共享喜马拉雅山脉和孟加拉湾而应归类为南亚国家。而历史上缅甸在沦为英国殖民地期间一度被并入了“英属印度”的领土范围,因此在印度实行联邦制以后,曾经于1947年提出将缅甸拉入印度联邦的构想,但遭到缅甸拒绝。

而印度与缅甸接壤地带是一条俗称“鸡脖子”的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该地区活跃着许多与缅甸方面有亲属关系和种族联系的武装分离团体,新德里认为直接威胁到印度的军事和安全战略。印度独立70年来始终还在打击分裂组织,因此就内部安全事务而言,缅甸对印度的内部和平与秩序影响至关重要。一些印度安全专家认为,缅甸作为印度的邻国,与中国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中国对缅甸影响力增强,势必会对印度形成封锁。 这种关系对印度的外交和安全战略不利。

冷战结束,全球地缘政治再次发生转变。 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特别是“向东看”即后来的“向东行动”政策,使改善与缅甸的关系成为增强印度在东南亚影响力的实质性目标,毕竟缅甸是印度进入东南亚的第一道重要陆地屏障。尽管印度并不乐见缅甸与中国关系紧密,但多名印度专家仍然支持莫迪政府跟缅甸各方保持密切接触,希望跟缅甸成为盟友。基于这一理念,号称“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对 2021 年的缅甸夺权政变采取了克制态度。而同样有趣的是,中印双方对缅甸军人夺权事件都没有做出批评表态。两国继续与缅甸新政府保持关系。 特别是印度仍然与敏昂莱军政府保持着关系,奉行被视为支持现任政府的实际政策,特别是多次派高级官员参加与缅甸军政府的双边会议。 印度的这些立场被视为对军政府的支持并重申了牢固的双边关系。但印度目前对缅甸的政策并无意以任何方式承认缅甸军政府。 尽管这种外交操作在学术上存在很多争议,但实际上这是印度现实看待国际政治的策略。归根结底就是维护印度自身的国家利益。

另据泰国媒体报道,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本月21日至22日对喜马拉雅山小国不丹进行国事访问。莫迪上次访问不丹是2019年。印度总理办公室声明称,印度和不丹之间有高层定期互访的传统。据悉,新德里政府在邻里优先政策(Neighborhood First Policy)下承诺将对不丹的5年持续发展计划提供资金援助,合作领域包括公路铁路联通、能源与水电合作、旅游与金融投资等。

莫迪此行是对不丹首相托杰(Tshering Tobgay)几天前访问印度的回访。托杰今年1月再次赢得选举并出任首相。他上任后首选印度进行访问。印度媒体评论,新德里政府承认不丹是位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缓冲国之一,在地缘安全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印度与不丹已经达成战略安全伙伴关系。

印度和不丹都与中国存在长期的边界争端。不丹与中国迄今未建立外交关系,但双方经贸往来呈现发展势头。两国于去年10月签署了联合勘界解决边界争议的合作协议。近年来,北京推动“一带一路”发展项目,不断与周边国家达成贸易和基础设施协议。根据印媒报道,有卫星图像表明中国在不丹北部边境地区实施了未被允许的基建项目。分析指出,时值印度在马尔代夫新任领导人的要求下被迫撤军,尼泊尔和孟加拉国政府与北京正加强合作,凸显印度与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争夺战日益激烈,这一地区国家未来在处理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上还将面临更多挑战。值得观察的是,继印度和不丹领导人互访会谈后,不丹政府是否会继续就解决与中国的边界问题跟北京保持对话与谈判?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