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世界报

俄罗斯与朝鲜之间,中国东北一隅的希望与挫折

发表时间:

周五(5月17号)下午出版的周末版《世界报》头版聚焦分析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危机,印度大选中对总理莫迪个人崇拜因素以及正在进行中的第77届嘎纳国际电影节的报道也都占据了大量篇幅。本次《世界报》摘要聚焦分享一篇与中国有关的文章。由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年内第二次访华,除了北京之外,还到访东北重镇哈尔滨,东北这个夹在俄罗斯和朝鲜之间的土地引起关注。特派记者Harold Thibault到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部珲春市采访报道,称这里的居民希望从北京与莫斯科不断深化的关系中获益。

法国世界报
法国世界报 RFI
广告

这篇报道的题目是:夹在俄罗斯与朝鲜之间,中国一隅希望与挫折。记者一踏进珲春,就在火车站看到一个巨型屏幕上显示着中国东北端图门江入海口与俄罗斯和朝鲜交汇处的天空景色。一幅标语表达了该地区的希望,大意是"雁鸣三国,虎啸三疆,花开三友,笑开三国"。

记者指出,在这里,地缘政治决定着机遇,这个位于世界第二大国领土最末端的角落希望当前的转折能使其受益。中俄领导人习近平与普京联手对抗西方统治,为莫斯科提供其在乌克兰发动战争所需的经济支持。 孤立于西方的俄罗斯只能将目光投向东方,战争也影响了俄罗斯人的购买力,因此也波及到了经营酒类、两国食品和纪念品商店的生意。一位店主说:"以前,俄罗斯人来珲春从头到脚都要穿戴整齐,他们甚至都不讲价,但现在他们的钱少了。"

普京于 5 月 16 日和 17 日访问了北京和哈尔滨,这表明中俄两国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但这并不能抹杀这里的一切。中国东北三省的苦难历史反映在珲春人在讨论中经常使用的一句话中:"如果我们有海就好了","如果我们有海,这里的一切都会更有活力。"

人们不可能忘记 19 世纪列强强加给衰弱的清王朝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政府经常提醒民众,他们遭受了日本人、法国帝国主义和英国人洗劫颐和园的苦难。但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想到连接俄罗斯和朝鲜半岛、纵深约 15 公里、阻挡中国远东海上战线的走廊。当地人闻得到海风,却看不到海浪。

"如果我们拥有大海

世界报记者指出,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之前,现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一直是中国领土。这里距离俄罗斯的主要港口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有时还要再花两个小时通关。珲春的大部分居民都已经踏上过俄罗斯的土地,因此他们也知道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仍然面向欧洲。

2023 年 5 月,莫斯科和北京宣布达成协议,中国的国内贸易可以通过符拉迪沃斯托克中转,否则就必须长途跋涉 600 多公里才能到达位于朝鲜半岛西部的第一个中国港口,然后将产品运往中国南部充满活力的省份。这一新模式的成功还有待验证,因为通过俄罗斯中转将货物运出中国,然后再运回中国,会增加复杂的物流环节,这让许多公司难以接受。

然而,边境上的商店门面却体现了当前的外交精神。其中一幅是一只熊猫和一只熊坐在标有中国国旗的集装箱上喝伏特加,看着喷出俄罗斯颜色烟雾的战斗机。

在当地商店的冰柜和货架上,记者可以看到给中国人的俄罗斯海参和奶粉,卖给俄罗斯人的伏特加和香肠。原本可以运往第三个邻国朝鲜的产品已经下架,因为这个市场已经消失。朝鲜已经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在过去的四年里,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这个国家完全被封锁而与世隔绝。中国产品的输入正在缓慢恢复。

文章写到,过去,中国游客为朝鲜边境的罗津先锋经济贸易区的小规模发展做出了贡献,该港区距朝鲜领土仅一小时车程,过海关仅需一小时。好奇的中国游客只需支付相当于 25 欧元的费用,就可以在那里呆上一天,看看那些能让他们想起毛泽东时代共产主义的东西;游客们还可以选择不在护照上盖章,以免给今后前往韩国或其他地方的旅行带来麻烦。一位导游解释说:"很多中国人都参加了这种游览项目"。

中朝边境线上的图们江中方一侧有铁丝网和监控摄像头,而朝鲜一侧则有围栏和瞭望塔。可以看到对岸有几个集体农庄。对面的几栋建筑被漆成了粉红色,似乎在为朝鲜的形象增光添彩。

由于朝鲜的自我封闭,该地区更愿意与俄罗斯共同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对抗西方的斗争汇聚在一起,有望带来更多的贸易,中国东北地区希望从中受益。中俄贸易额在两年内跃升了64%,到2023年将达到2400亿美元(2210亿欧元)。

长春的东北亚研究学院教授于晓(音译)说:"中俄关系好,我们地区就好,我们非常依赖国际环境。他希望贸易承诺将使该地区能够克服其历史挫折;他总结道:"站在中国领土的一角,你可以看到海鸥飞翔,却看不到大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