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媒体普遍关注华中地区的严重水灾

发表时间:

包括总统马克龙在内一些法国政治人物遭窃听软件“飞马”监听引发法国舆论哗然。22日出版的法国全国性大报继续以大版篇幅报道窃听事件引发的震荡,分析这起事件暴露出的安全隐患。各报也都引据法新社消息,报道中国华中地区遭遇的严重洪灾。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RFI
广告

《解放报》报道指出,这是中国气象部门有记录以来的60年间,单日降雨量最强的一次记录。三天之内的降雨量几乎与当地全年的降雨量相当。郑州市自周二起就进入气象部门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报。但是,由于警报发出太晚,公共交通继续运行,结果很多居民还是去上班了。灾情最严重的是郑州地铁。从社交媒体传发的各种视频来看,车厢里水位已经高到乘客肩膀。据当地政府所说,数百乘客得以安全被救上地面。不过,还是有12人丧生,5人重伤。根据文物保护部门的公报,保存有重要的舍利物件的少林寺以及保存有佛教雕像等历史文物的龙门石窟,都不同程度受到水灾破坏。

《回声报》报道特别指出,郑州因其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台湾富士康集团在这里设厂,组装苹果手机。但富士康表示没有受到水灾直接影响。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郑州工厂供应链短期内受到影响,而日产集团郑州广场则宣布暂时停产。河南占全国总人口的70%,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5.4%。报道指出,中国在夏季经常发生水灾。1998年长江沿岸的洪灾曾导致数千人丧命。科学界估计,正如美国和加拿大近期的酷暑高温天气,以及欧洲地区发生的严重水灾,中国的强降雨天气也因为气候升温而变得更加严重。

《人道报》报道郑州水灾带来的混乱局面的同时指出,洛阳地区的伊何滩水库一度接近溃坝。前来救援的军队实施引爆,得以控制水流排泄。此前三天,内蒙古有两座水库溃堤,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附近居民提前被撤离。报道写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用来疏导洪水的水库和水坝,后来为发电,继续兴建水库和大坝。但这些水库和堤坝有80%都已经至少有40年的历史,一些设施出现安全隐患。雨季来临时,中国各地经常发生水灾。2020年,53条河道夏季水位达到最高记录。但正如德国上周发生的水灾,这些灾情与气候升温明显有关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GIEC)早在90年代就提醒说,温室效应气体的积累会加剧水文循环的两种极端现象:越来越多的强降雨期,和越来越多的干旱期。城市化建设以及土地人工化减低了土地的吸水能力。

中国开足马力投入高科技竞争

《回声报》的另一篇文章,关注中国开足马力投入高科技竞争的努力。该报驻京记者在文章中写道,为开发替代能源,中国大力开发快中子反应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及钍反应堆。不仅大力推动核能,同时也在尝试各种未来核能技术。最新的一次尝试,是7月14日在海南正式上马的一个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这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规模比较小,又比较安全,可以在偏远地区或基础设施不足的地区建设。如果尝试成功,这项技术将成为中国在核能领域百分之百的国产技术。2020年初,中国首个百分之百国产技术的核电站“华龙一号”投入使用,成为法国第三代压水反应堆技术的直接竞争者。

另外,中国还在上周宣布将启动首个不是使用铀,而是使用钍运作的核反应堆。该项设计预计在2030年投入使用。法国专家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中国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去开发各种途径,并选择最合适的技术。这份报告也同时提醒说,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大力投资未来核能技术。而西方国家却开始放松努力。倘若这种局面继续,法国核工业走向衰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后果。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