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北京冬奥会面对奥米克戎和抵制的双重压力

发表时间:

随着法国总统大选投票日期临近,各路候选人的竞选备战以及围绕不同主题的辩论占据各大报纸重要篇幅。在国际版,3日出版的全国性大报继续从不同角度关注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以及相关的外交穿梭。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中国全力以赴,坚持新冠清零政策,被看作是重要的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也不例外。«费加罗报»刊登文章,认为这种清零政策正破坏香港的声誉。最新一期«快报»周刊刊登长篇报道,综述本届冬奥会的新冠清零政策压力以及围绕中国人权状况的抗议声浪。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RFI
广告

新冠清零政策或加剧香港人才外流

1月底,香港公屋楼群葵涌邨出现新冠感染病例,导致当局采取“封楼”措施。«费加罗报»报道写道,当地居民排队等待核算检测的场景令人想到不久前的西安。香港是全球新冠防疫措施最严格的的地区之一。港府认为,清零政策有利于维护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但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两年,政府的封锁政策已经严重破坏香港的声誉。金融界担心自疫情开始以来严格的入境限制措施,会加剧人才外流。欧洲驻港商会的一份报告认为,香港可能要在2024年才会恢复开放,这可能令外国人三思留驻香港的选择。特首林郑月娥的一名顾问表示,仍然有人才来到香港,但很多人逃离。据«金融时报»报道,2021年,香港居民人数破纪录减少1.2%。港府的数据也显示,外国人来港的工作签证从2019年的4万人,减少到2020年前9个月的1万。北京当局在香港2019年大规模抗争运动之后对香港自由的强制已经令人怀疑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在疫情与政治的双重作用下,有些人认为,曾经被看作是与中国内地做生意的跳板的香港,正逐渐被改变成一座普通的中国城市。港府放松疫情限行措施将首先面对中国内地。报道写道,这是这座前英国殖民地180年的历史上,首次对中国开放,而不对世界开放。

北京冬奥会面对奥米克戎和抵制的双重压力

新冠变异毒株奥米克戎增加了2022北京冬奥会防疫的难度,而中国政府也面对外交抵制的尴尬。法国«快报»周刊的文章写道,中国政府担心数千运动员参赛会引发新一波疫情。其实参赛运动员也始终处于担心感染病毒的焦虑之中。法国代表团这一次安排了两名心理医生,提供电话服务,担心有些运动员会精神失控。法国代表团的首席队医Philippe Le Van向记者表示:准备四年,却最后被淘汰,不是因为竞技表现,而是因为一个病毒,这太难接受。文章介绍指出,每天下午6点,运动员及随队人员都需要面对全身穿戴防疫服的人检测核算。检测阳性者需要隔离10天,然后要连续3天检测阴性才可以重返奥运泡泡,但奥运赛事也该结束了。那些密接者也有可能与奥运失之交臂,因为他们必须隔离一周,并连续多次检测阴性之后,才可以出门。尽管运动员出发前已经接种疫苗,但一月底,还是有上百人在抵达北京冬奥泡泡的时候,检测呈阳性。国际奥委会担心参赛人数会大幅减少,要求北京当局将检测标准降低至接近欧洲检测的水平。

文章写道,在奥米克戎毒株压力下,中共政权试图证明中国极端的防疫政策最为优越。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不计经济和社会后果,只要发现阳性病例,就采取封城或封区措施的国家。美国驻华大使馆建议拜登政府允许外交官及家属离开中国,认为中国防疫措施过于严厉。中国政府认为这是一种挑衅,敦促美国政府停止“干扰”奥运。美国、加拿大等国为抗议中国政府的人权劣迹而宣布的外交抵制令北京十分恼火,并警告运动员,任何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责罚。从这个角度说,本届奥运没有观众,也就不会有来自观众席的意外事件。谴责中国政府镇压维吾尔人的声音只能在国外发出,中国形象受到影响。但中国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通表示,中国政府全力阻止西方利用人权议题破坏北京奥运,而且,自2008北京奥运以来,中国政府也已经习惯于在人权议题上应对批评。更何况中国现在影响力扩大,可以借此反击那些提出批评的团体和国家。文章指出,中国誓言要让那些抵制本届奥运的国家付出代价。不过,有20几个国家的元首将出席开幕式。首当其冲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外还有埃及总统塞西,或沙特王储本-萨勒曼,也就是说,多数都是专制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两年来将首次与外国领导人面对面会晤,以此向中国人民证明,中国在国际舞台并不孤立。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