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中国面临通货紧缩压力

发表时间:

2月9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聚焦的新闻话题多以国内事务为重点:法国多数党遭遇危机的背景下,总统府周四晚间为新政府增添了新一批内阁成员,新总理任职一个月后终于完成了组阁;这是《费加罗报》和《解放报》突出的重点;《十字架报》聚焦法国教育部长拉希达-达迪在贫困区域大力推行文化事业,旨在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认知;《回声报》关注国内高管就业市场,强调某些部门面临招聘困难的难题;《人道报》则披露了土耳其狱中库尔德政治犯发起新的绝食抗议,呼吁释放库尔德解放运动领导人奥贾兰并通过谈判实现和平。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RFI
广告

欧洲通胀,中国紧缩

此外,《回声报》和《解放报》分别报道了中国通货紧缩的消息。

欧洲继续受到通胀困扰之际,中国却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回声报》指出: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进一步下降,除了食品价格的变化以及基数效应外,在消费者信心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通胀率几乎为零。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披露的数据: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8%,成为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不过,在经济学家眼中,相关数字与食品价格密切相关,并取决于基数效应。今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降幅扩大,主要原因是去年的农历新年-春节在1月,加上疫情防控结束后消费需求增加,因此对比基数产生影响 。而2024年的春节是2月10日。受春节影响,经济学家普遍预计2月份物价指数将回升。

报道引述花旗银行经济学家的观点指出:如果季节性因素发挥作用,2月份的总体数字可能接近于零。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则表示:预计食品价格通货紧缩的缓解将在未来数月推动消费者价格指数进入正值区域。

但是,除了月度发展外,中国物价的整体变化仍然十分疲软,这是国内消费低迷的迹象。持续的房地产危机、劳动力市场遭遇的困境等种种因素正在打击消费者的信心,令他们对经济前景难以乐观。从企业角度看,由于产能过剩,价格也在下降,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按年率计算下降至2.5%,上个月为-2.7%,对中国产品价格的竞争力造成压力。中国工业产能过剩。

2023年,中国的通胀几乎为零(+0.2%,为G20国家中最低),今年的通胀也应保持在有限的范围内。鉴于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4年消费者价格将平均上涨1.6%,经济增长预计为4.6%。国际货币基金在刚刚发布的关于中国的报告中指出:随着产出缺口的缩小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负面影响的消退,预计通胀将逐渐加速。

《回声报》最后指出:在北京作出努力解救中国股市的举措之后,经济学家们正在摒息观望:打算了解中国为试图重振经济,究竟将作出怎样的政治反应以及采取怎样的新措施。

中国政府将于3月初公布2024年的通胀目标和增长目标。

中国价格下跌引发对“通货紧缩”的担忧

《解放报》在报道相关消息时分析指出: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超出彭博社调查中分析师的预测。基数效应并不是此一指数大幅下跌的唯一原因。荷兰国际集团(ING)的经济分析人士认为:拖累通胀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食品价格,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5.9%,创历史新低。

虽然价格下跌似乎有利于增加购买力,但实际上通货紧缩却会对经济构成威胁。公司可能被迫减产,并通过折扣的方式来出售库存,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最终导致减少工资或劳动力。

面对潜在风险,保银资产管理公司的经济师张智威表示:中国需要迅速采取措施,以应对持续存在的通货紧缩压力。

《解放报》指出:虽然北京曾多次宣布拯救措施,尤其是针对房地产业,但至目前为止,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近月来,中国股市大跌,糟糕的数据导致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于2月7日被免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