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似乎罹患另一种病 超级高文凭大头症

发表时间:

法国似乎罹患了一种疾病:超级高文凭大头症,产生了一大堆“超级文凭人« surdiplômés »”。法国观点杂志忧心指出,这是当今法国社会罹患的另一种疾病。法国长久以来首先最为人诟病的大毛病当属其行政上弥漫的“官僚气息”,其所受到的严厉批评至今不挫。然而现今可与这个法国第一大毛病比肩并列,遭到几乎同样程度批评的还有另一种病,那就是法国人的“超级高文凭症候群”。人们开始谴责这些超级文凭的一代想要闹分裂,这究竟是对或是错呢?

法国大学学生上课资料图片
法国大学学生上课资料图片 法新社图片
广告

在法国,如同高等商业学校校长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这种高文凭阶层者,这类人占了法国1%公民人口的最富有者,深深在法国社会烙下印记。观点杂志的作者勒弗乐指出,法国的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士大夫阶层,除了有其虚假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毛病,同时也掩盖了其他潜藏背后的一个更强大社会裂缝和断层。而其中最大的裂缝就存在于这些高文凭者与其他人之间。

也是散文作者的社会学家莫妮克·达格纳德(Monique Dagnaud)让·洛朗·卡西里(Jean-Laurent Cassely),对于奥迪·雅各布(Odile Jacob)撰写的《超级文凭世代Superdiplômée》一书感兴趣,并关注书中所提出的法国社会超文凭问题。

数据显示:2540岁年龄层的法国超级文凭世代,他们当中的20%,所获得的最低文凭是大学以上5年通过的博士预备班文凭。他们当中,1990年后出生者,有45%获得高等教育大学程度的文凭。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立基于高等学校的精英主义模式效果特别好。它肯定会产生优秀的工程师和高级行政管理阶层,但要注意的是精英主义模式,原本目标是要能有利于创造社会的流动。但实际情况的效果却刚好相反,它再度加强了生产一些精英阶层人士。法国高等精英学校所招募的学生,从整个社会来说,他们更多是收纳了社会上那些高级管理阶层者家庭的孩子。那些超级文凭精英人士彼此形成了一对夫妇,然后,让自己的的孩子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及训练,以在将来能获得声望卓著的精英级的文凭。

 

根据达格纳德及卡西里这两名社会精英指出法国的这一超级文凭世代”,不是统治阶级,不是强势阶级,而是令人渴望的阶级。这个阶级,他们建议一种生活方式,有思想有价值观的人基本上,他们热衷的是:生态、崇尚那种基于感官和动觉的蒙台梭利方式的教育、骑自行车和提倡吃如亚麻子等的生态有机食品。他们倾向于热爱模仿的文化,对于他们有一点点怀疑的东西,就会倾全力追逐。

根据大部分是盎格鲁撒克逊语作者的书籍指出,这个由其教育及价值阶层的愤恨,助长了民粹主义。

法国以其少数精英人士在少数几家高等学院受过训练,法国为这种新的精英阶层社会的模式提供了最壮观的例子。但是作家米歇尔·奥迪亚德(Michel Audiard)提问说:  “当你笨拙、像婴孩般哭泣发脾气时,如何能成功呢?不过今天要思考的问题比较是:当人们没有高文凭时,应该如何被看待呢?

法国的社会高估了白领阶层的高等教育和认知能力。勒弗乐评论指出,这个社会不知道如何识别其他形式的才能和智慧,例如:技工、水电工或木匠等的不必太使用头脑的工作者,他们没感觉到被看重。哪个勇敢大胆的改革者未来能攻破、解决法国社会中的这种分离主义迷思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