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美国后选举时代充满不确定性 理智看待大选结果

发表时间: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尚未出炉,有关这次选举的反思文章已经陆续刊出,在纷纷扰扰高潮迭起的竞选和选举之后,无论谁当选,后选举时代必将如期而至。特朗普与拜登的对决也让让美国社会的分裂呈现于世人面前,但或许也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看到各自的短板和缺陷,以便调整政策,适应美国社会变迁的机会。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 02/11/2020.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 02/11/2020. © REUTERS/Carlos Barria
广告

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无论谁入主白宫,美国共和和民主两党都会迎来混乱和不确定»。署名为丽莎·莱勒(LISA LERER)的文章指出,如果拜登获胜,进步派民主党人正在准备打破他们在大选期间的休战,制定推动自由派人士担任关键政府职位的计划,包括让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担任财政部长。如果拜登败选,进步派将把原因说成是他没有接受一个足够自由的政纲。在未来,民主党人对是否利用国家危机时刻来推动深远的结构性变革方面也存在分歧,这些变革涉及医疗保险、经济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而在共和党内部,被认为极有可能参加2014年总统大选的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乔希·霍利(Josh Hawley)说“无论11月发生什么,共和党都在走向算总账的时候,因为共和党建制派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与总统在2016年的选举胜利达成妥协,”,他认为“这些人在共和党内部仍有很大的势力,我认为我们会为未来大打一场。”

文章指出,四年前,特朗普发起了一场对共和党的否定式接管,他用一个在财政责任、外交政策和贸易等问题上打破了主流保守意识形态的信息,赢得了共和党基础选民的支持。但共和党的一部分老前辈们急不可待地将特朗普描绘为一个偏离常规的人;一个将该党引上了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阴谋论弯路,没有严肃政策基础的人。亚利桑那州的共和党前参议员杰夫·弗莱克(Jeff Flake)说,他预计特朗普会输,他希望特朗普的败选会让共和党改变聚焦,从“愤怒和怨恨”转向发展出一个能在日益多元化的国家胜选的包容性信息。

纽约时报的另一篇文章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美国大选结果逐渐在地图上显示出来,它成为令人困惑却又引人入胜、非看不可的一部大戏。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到全球。 全世界的强烈兴趣反映了美国依然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以及塑造了过去四年的不可预测性。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努力搞懂全美计票程序的零零总总,发现自己在解答困难的选举人团数学题。他们试图理解那些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暴力而用木板封住的商店的图片,和美国人一样,他们也想知道选民会做出什么决定,两名候选人会对世界说些什么。

实际上,由于美国在全球的巨大影响力,虽然外国人不能投票选美国总统,但每个国家因其与美国关系不同让各国人都会根据自身利益的考量做出选择。身在刚刚经历了反送中运动及其后续波浪震撼的香港,支持特朗普的人比例在亚洲各国仅次于台湾,香港人该如何看美国大选?香港网络媒体立场新闻立场新闻上一篇署名为“Terry 的媒体懒人堂“的文章指出,要理智看待大选结果。作者对香港读者说,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都要警剔,因为在愈两极的年代,愈需要理智。他说,世上不是非黑即白,社交媒体和演算法令大家有了同温层就是世界的错觉。而在撕裂时代,愈反对另一方,就会愈需要支持者。大家的眼界愈来愈窄,异同与对错是不一样的,但很多时候,不过是主观愿望,文章指出,去年,香港人由政治冷感到过份热衷,黄丝自己斗黄。看世界也变成简化的“黄蓝之争”。作者指出,虽然左派风潮是文化毒药,美国民主党与中方关系微妙也是路人皆见。但如果一刀切去分”敌我“,只会无必要地树敌,也会叫理智的人疏远你。但政局不是二元对立,先了解各地历史和文化,放下一点自我,自然看得更远。作者最后指出,就算 拜登胜出,也但愿不要听到太多”美国人都亲中 ”这种言论。世界不是这样的,我们都不该如此。作者指出,他希望特朗普可以连任,但香港人身处浪尖,要保持理智。

立场新闻的一篇题为« 写在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前» 的文章,作者说,在拜登和特朗普之间,他自己也有取向,但同时也有底线,因为不论投给特朗普还是拜登,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投给他们,不管外人如何看,这总归都是美国人的选举,他们才最懂得什么是美国价值,他们的选择理应最能体现美国价值。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