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影评人王穆岩谈《青春》:王兵自《铁西区》以来最好的作品

发表时间:

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赛程”过半,备受关注的主竞赛单元,是枝裕和、王兵、乔纳森·格雷泽、比格 锡兰、 阿基·考里斯马基等知名导演都已来到过戛纳红毯,展开对金棕榈的激烈角逐。华语片入围的5部长片2部短片也多半在第一周放映。今年的戛纳是否如一些评论所说为电影大年?王兵导演的纪录片“青春”何以入围主竞赛,是否有冲大奖的可能?我们来听听居住在法国的中国影评人、对戛纳有资深的了解的王穆岩先生的看法。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连线采访制作于电影节开幕前夕。作为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长片选片委员会的成员,王穆岩当时已观看了入围的几乎所有影片。

王兵纪录片“青春”剧照
王兵纪录片“青春”剧照 © 戛纳电影节官网
广告

 

您可以首先谈一谈您对于今年戛纳电影节的总体印象好吗?

王穆岩:我觉得今年戛纳的亮点确实就像如您所说的从电影入围的导演名单和电影名单上来说,看起来像是一个大年。因为其中有很多知名导演的备受期待的作品,也有一些年轻导演看起来像是很有吸引力的全新的作品,但是不是一个大年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要看,应该是在5月底电影结束的时候,当所有这些入围的不同单元的电影都得到了第一轮的展示之后,大家往往会对今年的所谓一个世界范围内,电影的收成是在一个如何水准上可以做出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当然,不容否认的是今年的片单看起来的确是非常有吸引力。.

今年主竞赛单元有二十一部,您觉得今年这个片单和之前相比有什么特点?.

王穆岩:我没有仔细从数据上来进行各种类型的分析,比如说相对男性导演和女性导演入围的比例,或者是每一个大洲、每个国家入围电影的比例,我没有足够的完整数据在我的脑中,但我的印象是比起最近这2年来说,入围影片稍微有些减少,总的数量有一些减少,因为就像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在他的发布会上说的那样,2年的一个疫情期间电影节希望通过扩充一些选片的数量,通过电影节给电影产业做一些支持。但是今年对于戛纳来说、或者某种程度上对世界电影产业来说,是走出疫情后的第一年,所以选片恢复到了之前的一个数量。.

从选片也反映出确实疫情之后电影业在恢复?.

王穆岩:是的,而且因为我们要聊的是中国电影,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对于中国电影和中国的电影人来说,甚至电影的媒体或者是电影从业人员来说,今年2023年其实才是从总体上说,中国电影和电影从业人员回到戛纳的第一年,走出疫情,可以重回电影节的第一年。.

在入围的华语片中,特别是王兵导演的《青春》这次入围主竞赛单元,而且福茂在宣布时也提到说,这是纪录片再次回归主竞赛单元,您能否谈一谈王兵导演和他的作品?.

王穆岩:这不是他第一次入围戛纳,但是他第一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作为一个非常尊重王兵、王兵和王兵电影的爱好者,我非常替他开心,而且这部电影我觉得应该是今年戛纳所有单元、所有电影里最好的一部电影之一。

您能谈一谈王兵导演的这个作品吗?

王穆岩:好的,《青春》是一个三个半小时的纪录片,但它其实是一个庞大计划、叫做《青春》的一个最终会接近九个小时纪录片中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名字呢,是叫春,但是第二和第三部分并不一定是按照季节来延展,还有其他的名字,这里可以提前剧透给大家。

这个第一部分是集中讲述了在浙江织里的一个纺织业比较集中的地区里,在这些纺织和服装加工厂中工作的年轻人,而且说到年轻人的时候,他们是真的很年轻,可能刚刚成年,在二十岁左右,在第一部当中,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从安徽和河南外出打工,到浙江工厂工作的(年轻人)。我觉得关于电影标题的变化很好的说明了这部电影的核心表述,和它的为什么会如此的这么动人。据我的了解,纪录片本来叫做《上海青年》,后来又有一段时间叫做《上海青春》,最终王兵导演决定把电影名字改变为《青春》。我觉得这很好地说明了这个电影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它的逐渐演化的一个过程,因为确实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是我们看到的这些年轻的移民年轻工人、男生和女生在纺织工厂中如何地劳作,如何地吵架、如何地产生爱慕、如何地男女之间有吃醋… 各种各样你可以想象到年轻人会发生的事情。但也有他们比较很沉重的工作的场面,甚至还有和纺织厂的厂主谈判的价格的长时间的记录。

如果我们仅仅看这部电影介绍的话,我们很可能会以为它是一个对中国现代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记录式的展现。但我觉得这部电影之所以好,以及我觉得它非常棒的一点,就在于它并没有停止在一种对真实的记录,因为看到最后我们会被打动的,真的就像标题里所说的那样,不管有再恶劣的条件,不管有多么艰难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最终战胜一切的是一种青春的生命力和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这不是一种一厢情愿式的、憧憬式的、或者是类似于宣传式的一种表现。这部电影真正让你感受到了它所拍摄的人物中,从他们的生活中爆发出来的一种生命力,这个真的其实是很罕见。.

王兵导演之前也拍摄过有关工人的、特别是外出务工工人的纪录片15小时,您觉得《青春》和之前的影片有什么不同?.

王穆岩:王兵之前拍摄的关于务工人员的电影有一部叫做《苦钱》。其实据我了解大概是同一时间拍摄,但几年间已经在法国已经上映。我觉得最大区别就在于野心,《青春》会是一部接近十小时的一个长篇幅画卷式的来自一代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我们将看到第一部分大部分人员来自于安徽或者河南,但是在后面的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的同样年纪的年轻人在这个地方工作,就是整个周边向长江流域集中的一个过程,因为王兵非常看重一个事实,就是他自己的创作,有一个从黄河流域,甚至黄河流域以北逐渐向南,到达长江流域的过程。他自己本人也对长江流域非常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觉得和他之前的作品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在叙事上的野心和捕捉上、表达上的野心方面的不同。我觉得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第一部分,对于我个人来说,就已经是王兵《疯爱》以来最好的电影。我希望如果我们最后看到第二和第三部分,看到了完整的青春之后,会让大家觉得这是王兵。从《铁西区》以来最好的电影作品。.

他还有另外一部作品《黑衣人》这次也入围戛纳的特别展映单元。

王穆岩:是,王兵今年有两部电影入围戛纳,而且两部电影非常不一样,这一部《黑衣人》呢,其实是也是王兵迄今为止最不一样的电影,或者更准确的说:最不一样的作品,因为在六十分钟左右的电影其实是一个来自于当代艺术的一个邀约之作,是为画廊所拍摄的。所以呢,它最终的放映渠道不会是电影院。而且整个电影的拍摄方法和处理方式都与王兵之前的电影非常不一样。这部作品是在用两天的时间内,在巴黎十九区一个空荡的剧院内拍摄的一个中国交响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者,他叫王西麟,他的片名叫做《黑衣人》,其实更准确地说可能是“不穿衣服的人”,因为在整部电影拍摄中,王西麟老先生是光着身子参与的。.

福茂在当时介绍时也提到这个,这两部片子经过您的介绍都确实更让我们期待。之前的柏林电影节,法国著名导演的影片《坚毅之旅》纪录片获得大奖。您觉得王兵这个纪录片是否有冲大奖的可能?.

王穆岩:首先我觉得仅从电影本身来说,我相信它绝对有冲击金棕榈的可能性,而且我们也衷心祝愿王兵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你刚才说,这是中国电影从2009年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后,第一次再次入围主竞赛单元,但是如果从这个数据的角度上再做一个分析的话,王兵的《青春》是19年以来,第一次再有纪录片入围主竞赛单元。那么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戛纳电影节历史上一次有纪录片入围戛纳电影节是2004年迈克摩尔的《华氏911》,而也是这部电影获得了2004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有这样的巧合,我相信我们期盼王兵获得金棕榈,可能并不是一件痴人说梦的事情。.

真是很期待!您是否可以再介绍一下其他入围的华语作品有哪些主要的看点?

王穆岩:在“一种关注”单元有魏书钧导演的最新作品叫做《河边的错误》。魏书钧导演是一个我特别欣赏的,最近3、4年来开始创作的年轻导演中非常有才华、非常有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一位导演。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也是他第三次长片入围戛纳电影节。从2020年的《野马分鬃》到2021年的《永安镇故事集》,再到今年的《河边的错误》。我最欣赏魏书钧的地方是在于他的三部长片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对于一个年轻的创作来说,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他用不同风格的电影来训练,在不一样的风格中找到自己的导演风格。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和训练。而且他的拍片速度是3年之内已经开了三部长片,而且可能还有其他的长片在等待拍摄和等待完成。所以这样的一个速度也是我觉得非常让人产生期待。他的这部《河边的错误》是改编自余华1988年的同名的一个很短的小说,本来小说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类型化叙事下写出的一个罪案的故事,然后呢,魏书钧通过改编这部88年的短篇小说,又加入了自己对于他所成长和观察的社会下的一些、关于对这个社会的一些想法和判断,完成了一个非常有风格化的类型片创作,而且全篇都是用胶片拍摄。其实对于一个并没有(胶片拍摄时代的人),他成为导演的时候,胶片的拍摄已经是变成是一件很罕见的事情,所以他有这样一个热情和有这样一个兴趣,就用了胶片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我觉得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