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海上强迫劳动与保护海洋资源有何关联?

发表时间:

来自台湾,印度,澳大利亚,韩国以及美国的34家非政府组织在11月21日世界渔业日的前夕致函台湾政府的多个部门要求加强打击监控台湾远洋渔业中存在的强迫劳动现象。知名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多年来高度关注上述议题,那么,海上强迫劳动与保护海洋资源之间有何关联?远洋公海地带向来是天高皇帝远的地带,如何才能够有效地监督远洋捕鱼的渔船?我们就此电话采访了绿色和平台湾分部海洋部的负责人。

图为印尼炸毁被指控非法入境捕鱼外国渔船
图为印尼炸毁被指控非法入境捕鱼外国渔船 网络照片
广告

法广: 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法广的专访,首先请您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陈佩瑜: 我是绿色和平台湾分部海洋专案组的专案主任,我们在台湾推动远洋渔业改革已经有十年多,我们最近几年的工作重点是改善台湾远洋渔业中外籍劳工的工作权益,希望他们能够同台湾的本土劳工享受同等的待遇,希望台湾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保障。因为,事实上,我们发现,外界劳工受到不公平的工作待遇往往同破坏海洋资源紧密相关。这就是我们积极提出上述呼吁的原因所在。

法广:绿色和平组织是著名的环保组织,为什么要关注劳工问题?您刚才说到强迫劳动与保护海洋资源有关,能否具体的解释以下?

陈佩瑜:对,许多人都对此表示费解。而事实上,我们所说的非法渔业指的是渔船在没有权利捕鱼的地方捕鱼,这同非法劳工是紧密相关的。因为海洋的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每三种鱼种中就有一种被过渡捕捞,也就是说,这些鱼类不能够自然恢复原先的数量,面对资源越来越少的困境,渔船就不得不前往越来越远的地方去捕鱼,捕捞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减低成本,许多渔船都会借助雇佣一些外籍劳工。并且用非法的方式来增加捕捞的数量,长此以往,将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且我们在调查时经常发现雇佣非法劳工的渔船往往也从事非法捕鱼,根据受到非法待遇的鱼工的证词,他们在船上见证了许多的非法行为。因此,我们期待借助打击非法劳工来做到对海洋的保绿。其实,台湾远洋渔业中的非法劳工现象由来已久,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二十年来,欧盟曾经在2016年向台湾出示黄牌,要求台湾政府加强打击非法捕鱼。欧盟警告说,倘若台湾不加于改善,那么,欧盟将禁止进口台湾的鱼类产品,而欧盟是世界上第一大鱼类产品进口国。所以,欧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敦促台湾迅速采取措施。今年九月美国政府劳动部也首次将台湾远洋渔船的渔获列入「童工及强迫劳动製品清单」中,提出对强迫劳动情形的改善诉求。但是,我们发现台湾政府的改善力度十分有限。而且在远离海岸的公海陆地的法规是很难实施的。因此,我们根据来自第一线的经验提出了上述一系列要求。认为可以系统性的帮助台湾来打击非法捕鱼。

法广:台湾的捕鱼业在全球占有重大的比例?能否介绍以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佩瑜:台湾捕捞能量是全球第二高,如果根据公海上捕捞的时间来计算的话。2018年发布的统计数字,台湾在公海捕捞的时间总数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大陆。另外,台湾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活鱼贸易商,他直接到渔船收购之后在出售给鱼类食品加工厂,所以,作为全球第一大鱼类贸易商的所在地以及全球第二大捕捞实体的台湾如果能够在打击非法劳工上取得进展的话,将可以在全球的远洋渔业中起到示范的作用。台湾可以在该行业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

法广: 绿色和平东南亚办公室去年12月9日在国际人权日的前夕公布了一份有关海上强迫劳动的调查报告,报 告指出,34名印尼籍渔民指控13艘远洋渔船对职工涉嫌欺骗,实施暴力,克扣工资,扣留护照以及超时工作等等。这13艘远洋渔船中有五艘为台湾籍渔船,七艘为中国大陆的渔船,也就是说,在中国大陆,强迫劳动现象也十分普遍?

陈佩瑜: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在韩国,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海上强迫劳动的现象。因为即使本国的劳工法十分完善,但是,在公海上本国的法律往往是天高皇帝远。所以,我们的建议是第一在是增加海上观察员的比例,设立摄像监视器,这样可以监督渔船捕捞的内容。有没有捕捞不应该捕捞的鱼类?以及是否虐待船员等等。第二,限制渔船在海上作业的时间,不能任由他们无限制地在海上停留,如果,几个月甚至一年停留在船上的话,那就很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发生冲突事件,外界难以介入干预。

法广:最后,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陈佩瑜:我想补充的是,除了政府与企业之外,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您拒绝消费那些强迫劳动所获得的产品的话,那就可以从终端推动所有的消费链的正循环。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要求商店明确地在标签上注明鱼的来源,以及捕捞的过程中是否涉及强迫劳动。只有在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前提下,才能够有力地打击远洋渔业中的非法行为。

非常感谢绿色和平台湾分部海洋专案组的负责人陈佩瑜女士接受法广的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