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最新研究显示 : 瓶装水中含有数十万个塑料微粒

发表时间:

您或许已经知道塑料污染无处不在,科学家们早已经在人体器官的各个部位找到了极其微小的塑料微粒,您也应该知道在您每天饮用的水中也都含有一定的数量的塑料微粒,但是,您或许会感到惊讶的是,您认为水质更有保障的瓶装水其实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卫生!

Out of nine water bottles found in French supermarkets, seven of them contain micro plastics, even if only very slightly.
Out of nine water bottles found in French supermarkets, seven of them contain micro plastics, even if only very slightly. © AFP/Boris Horvat
广告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期开发了一种强大的光学成像技术,揭开了一个几乎无人知晓的新领域——纳米塑料世界。根据该研究团队本周一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每一瓶瓶装水中含有数十万个塑料微粒。该研究是通过对三种品牌的瓶装水样品进行监测而得出的,不过,他们认为,这与瓶装水的品牌本身并没有关系,因为所有品牌的瓶装水都应该含有同样等量的塑料微粒。因为这些微粒主要来自两大源头,其一是净化水时所使用的尼龙制做的塑料过滤器,其二是制造塑料瓶子所使用的原材料,也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那么,微塑料可以通过何种方式从塑料瓶瓶壁释放到水中?首先,在瓶子的生产过程中,微塑料就可能会形成。其次,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瓶子之间的摩擦也会导致微塑料释放到水中。最后,当瓶子暴露在高温下时,微塑料可能会脱落并最终进入瓶中的水。

那么,微塑料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研究显示,直径小于1微米的纳米塑料可以穿过大肠和肺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进入心脏和大脑等多个人体器官。纳米塑料甚至可以攻击单个细胞,贯穿胎盘并进入到胎儿体内。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其对所侵入器官的具体影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微塑料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和荷尔蒙系统,还会导致生育问题。现代社会的通病,人的繁殖能力的下降或许就同塑料产品的泛滥成灾有关。此外,微塑料还可能携带有毒的化学物质,如邻苯二甲酸盐、阻燃剂和杀虫剂,对人体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合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LDEO)的环境化学家颜备战教授(Beizhan Yan)告诉法新社:既然所有的瓶装水中都含有大量的纳米塑料,如果人们因此而担心,那么考虑使用自来水等替代品是合理的。不过,他也补充说:并不建议在必要时不饮用瓶装水,因为脱水的风险可能大于接触纳米塑料的潜在后果。令人惊讶的是,颜教授在访谈中并没有提到使用玻璃或者金属制造的水壶的可能性,因为事实上,在欧洲,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在出门旅游时都会随身带一个水壶,可以在车站或者别的有自来水的地方灌装,这样,既环保,又卫生,而且还是免费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自来水中也含有纳米塑料,但是,科学家认为他们的含量大大少于瓶装水,他们计划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新的监测对两者之间的具体差距作出评估。而且,直接饮用自来水的前提条件是自来水必须符合可以饮用的标准,目前西方绝大部分国家的自来水都符合直接饮用的卫生标准,而在世界其他地区,要达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因为这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执政者必须拥有强烈的为民服务的意愿。因为,事实上,以同等的水量来计算,生产瓶装水的成本比净化自来水所需要的代价高出数倍。

最后,西方的年轻人选择使用的水壶的原因更是出于环保考量,全世界每年生产和消费数十亿个塑料水瓶。这种大量消费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往往最终进入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动植物造成干扰。世界经济论坛的一项研究表明,倘若不采取任何改变措施,到 2050 年,在世界各大海洋中的塑料总体重量将超过鱼类。塑料在水中缓慢分解成微塑料,这些微粒肉眼几乎看不见,却能被鱼类和海鸟摄入,其中部分又被人类在餐桌上吸入人体,形成一个人类自作自受的恶性循环。

除了纳米塑料威胁海洋以及地球生态之外,塑料瓶的生产还需耗费大量的化石能源,导致不必要的碳排放,有研究评估,生产一瓶塑料瓶装水需要 42 升天然气、100 毫升石油、80 克煤和 2 升水吗?此外,装瓶、包装、运输以及塑料废物处理都需要资源。所以,一瓶 1.5 升水的矿泉水的排碳量,大约在 44 克,至 633 克之间。而且,生产塑料水瓶需要大量的水。生产一个塑料水瓶所需的水量是水瓶本身所含水量的三倍。瓶装水的生产还可能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它往往需要抽取大量的地下水。这就是为什么法国的环保组织近几年来不断举行游行示威,反对瓶装水生产长家将公共资源占为己有,将山川以及地下水资源商业化,威胁子孙后代的生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