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调查显示新疆棉花生产大多来自强迫劳动 NGO呼吁服装企业切断与新疆关联

发表时间:

就在圣诞前夕民众积极筹办圣诞礼物之时,德国的中国民族问题专家郑国恩(Adrian Zenz)12月15日推出有关新疆强迫劳动的最新的调查报告,报告的聚焦点是新疆的棉花生产中的强迫劳动,鉴于今天的服装行业的绝大多数产品都产自中国,而中国的棉花生产有80 %产自新疆,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棉质产品都与维族人的强迫劳动有关,作为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应该三思而后行。

德国新疆维族研究专家Adrian Zenz 推出的有关新疆棉花行业的强迫劳动的调查报告,2020年12月15日。
德国新疆维族研究专家Adrian Zenz 推出的有关新疆棉花行业的强迫劳动的调查报告,2020年12月15日。 © 网络
广告

德国的中国民族问题专家郑国恩是最早披露新疆再教育营以及强迫劳动的学者之一,他所使用的研究资料绝大多数都来自中国官方以及媒体的报道与文件,今天公布的这份长达20页的报告标题是:新疆强迫劳动,少数民族被运来收获棉花。报告指出,中国的棉花产量占全球的20%,而中国的棉花超过85%产自新疆,这其中也包括高质量的棉花。之前公布的有关新疆强迫劳动的报告中提到新疆的低等技术行业,尤其是纺织品行业存在大规模的强迫劳动现象,今天的公布的报告通过对新疆当地媒体以及官方公布的资料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新疆地区在棉花生产领域的强迫劳动的比例远远超出此前的评估,它的涵盖面涉及几乎所有新疆地区的棉花产地。报告因此指出,美国政府本月初出台的对新疆棉花禁运政策仅仅涉及新疆棉花生产的33%,其中仅有0,4%涉及高质量的棉花,美国的制裁力度与新疆棉花生产领域所存在的大规模的强迫劳动的现实相对比明显不足。

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新疆三大棉花产地阿克苏,和田以及喀什地区至少雇佣了57万维族强迫劳工。尽管棉花生产已经高度机械化,但是,就在去年,当地70 %的棉花收获依然依靠手工摘取。而长期以来,棉花的收获摘取是由来自中国其他省份的季节工所完成,最近几年来,这些来自外省的汉人被新疆南部的维族人所取代,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报告还认为当地政府因此可以更加容易地对维族人进行监控。

报告以喀什为例指出,2018年,喀什地区的25万棉花劳工中有21万是本地劳工,三万多是来自新疆其他地区的维族人,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的汉人仅有六千多人。来自外地的劳工人数正在逐年下降。中国官方将维族人的强迫劳动与脱贫政策相挂钩,当地政府以及官方媒体声称被运往棉花地劳动的劳工每个月的收入可以高达5千元人民币,大大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质量,不过,根据从再教育营营地逃出的证人的证词,他们每个月的收入仅仅为600元,当然,另有消息渠道显示劳工的月收入在1600至1800元之间,这或许与劳工的技术熟练度有关  。

总而言之,报告最后总结说,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来自新疆的棉花生产是在劳工权利受到严重侵犯的背景之下完成的。那么,作为在中国制造服装的企业,作为购买中国制造的服装的消费者对此应该作何反应?

法国非政府组织“商标上的道德”(Etique sur Etiquettes)组织的负责人 Nayla Ajaltouni女士近几个月来积极同法国服装企业沟通,呼吁他们关注新疆维族人的强迫劳工现象,要求他们保证在自己的服装供应链中没有强迫劳动的参与,她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介绍说:“我们商标上的道德是一个由三百多个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国际联盟的成员之一,我们中有一百多个是海外维族人组织,我们已经同全世界400多个纺织品企业取得联系,也就是说几乎是全球所有的服装企业。上周我们就举行了针对服装品牌ZARA(飒拉)的一周活动,因为他们并未对我们的呼吁作出任何回应。我们要求他们制定脱离新疆的路线图,保障他们的产品供应链与新疆强迫劳动没有关联,今天我们正在与服装行业的两三家龙头企业签署一项共同呼吁书。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例如ZARA就拒绝作出回应,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团的一个子公司,他们声称他们的产品与新疆强迫劳动没有任何关联。而事实上,郑国恩教授的最新报告显示世界上20 %的棉花产自新疆,而新疆的棉花绝大多数来自强迫劳动,因此全世界所有的服装品牌都必须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与新疆强迫劳动有关。“。

非常感谢Nayla Ajaltouni女士接受法广的采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