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警钟再敲:人类集体安全与气候失调

发表时间:

气候失调与全球安全之间的关联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马克龙在安理会框架下的一场讨论中,与其他成员国首脑一道,呼吁更好地协同合作,应对危机。

2月17日哥伦比亚苏埃斯卡大湖干涸的河床
2月17日哥伦比亚苏埃斯卡大湖干涸的河床 © AP - Fernando Vergara摄影
广告

2月23日星期二,法国总统马克龙参加了联合国安理会之下一场有关国际安全的公开线上视频辩论。在这场辩论当中,各方就气候变化,和平面临的威胁,与国际安全之间的关联做了分析,马克龙重申,在联合国安理会框架内,法国对从集体安全角度处理气候问题,持积极欢迎的态度。他强调了法国在气候议题,气候异常与全球挑战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存等议题上的承诺,他还提到了法国在非洲萨赫勒地区推广的农业生态计划,总统府爱丽舍宫方面将这一计划名为“绿色长城”。

美国在拜登政府之下正式宣布重新回到巴黎气候协议之后不久,联合国安理会便召开本次线上会议。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作为本次峰会的牵头者,他建议参会方迅速达成一致,展开具体行动,保护世界稳定。虽然说气候失调,导致灾害频发,这在参会的15名政要当中是一个共识,但采取何种具体行动,各方意见并不一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很快给会议定调,称,“在阿富汗,劳动者群体当中40%都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而现如今湿润季节变得比以前更短,许多劳动者被迫与贫穷为伴,食物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可能会促使他们更加容易被招募进地区武装组织”。美国总统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约翰-克里更进一步称,“气候失调,对人类集体安全来说,构成了威胁,无论是食物,能源,还是物理层面,都是如此”。在这一点上,马克龙与其意见一致。

其他的些参会国代表意见不尽相同。中国表示希望推进多边主义利益,强调在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和应对气候变暖这三点之间,进行必要的合作;俄罗斯的代表则直言认为,不应该把气候变暖问题视为安全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否则“就是转移辩论”。肯尼亚和尼日尔两国代表称,两国均“强烈感知着气候变化在安全问题上构成的威胁”;墨西哥的参会代表也主张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表示“需要国际协同,维护生态系统”;而印度则表态强调自身一直恪守巴黎气候协议当中立下的目标。

无论各国代表意见如何,统计数字自会把事实摆在眼前:早在2018年,世界银行就发出预警,直言道:“到2050年,仅仅在全球的三个区域,气候变化就会逼迫超过1亿4300万人不得不在各自的国境之内迁徙”,而在这当中,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国家的“气候难民”,就会占一半还要多。2019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委会报告称,1961年到2013年之间,沙漠化在全球平均每年增长1%,这导致在2015年,大约5亿人生活在受到沙漠化侵扰的地区,这些地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沙漠化现象。

马克龙在会上提出,希望联合国设特派气候安全专员,更好地协调应对气候变化,并建议联合国秘书长每年在安理会,就气候对国际安全的冲击力做报告,让各国有所预备,有建议可循,有章法可依。马克龙指出,“气候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且不可被否认,不可被逃避”,“卷入最严重冲突的20个国家,同时也位列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其中“非洲,印度太平洋,和北极,急需国际社会最大力度的关注”。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