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习近平最终答应拜登之邀出席气候峰会 两人首次同场

发表时间:

经过一段毫无悬念的等待期,中国外交部周三(4月21号)终于宣布,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周四(4月22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至此,全球40位受邀领袖几乎已全数确认他们将参会。而这也将是拜登上任之后,首次与习近平同场会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AP - Mark Schiefelbein
广告

美国重新成为气候议题领导国

由白宫主办的全球气候线上峰会本周四拉开序幕,周五进行总结。根据熟知该计划的消息人士,周四时主要经济体将讨论这些气候变化承诺,还将讨论金融、资本市场的作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复原等问题。会议亦将为11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全球峰会铺平道路。全球峰会旨在确保全世界能做到使地球气候暖化幅度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

作为这次会议的东道主,拜登当选上台后一直将对抗气候变化作为国内和国际的优先要务,本周的峰会让他有机会说服其他领袖,在前总统特朗普退出减少全球碳排放量的巴黎协定后,美国回归重新成为该议题的领导国。

中国的承诺可信?

自美国退出协定后,中国把自己展现为气候问题上更负责任的领导者,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8%。美国的碳排放量位居第二,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

习近平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让碳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峰值。环保人士对这些承诺表示欢迎,但也敦促中国为实现这些承诺将采取的措施提供更多细节。包含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认为,北京承诺的遏制气候变化目标过于保守。外界也注意到,在中国今年3月公布的下一个五年经济计划,没有提供多少如何实现习近平宣布的排放目标的新细节,让人们担心这些目标可能更多是渴望性的而不是实际性的。例如,中国一直在继续批准新燃煤发电厂项目,将社会稳定和国内一个重要产业的发展放在首位。燃煤发电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上周五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很不容易,” “有些国家要求我们把时限再提前,这不现实。”

习近平与法德领导人先开了峰会

美国新政府从一月份以来,在与中国的外交政策上,除了继续其前任特朗普对抗中国政府的政策,但一直坚持称,在必要的时候和中国合作,其中最重要的议题无疑就是气候问题,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这个气候峰会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将毫无意义。但中国方面一直对习近平是否出席保持着悬念。在拜登气候特使克里在中国访问期间,美日领导峰会期间,中国高调公布了习近平与法德领导人上周五就气候问题举行电话会谈的消息,有不少分析认为,而在气候峰会前与法德领导通话显然是要与拜登主导的峰会前先发制人,是要给拜登一个下马威。

习近平告诉法德领导人说,中国继续坚持他去年秋天宣布的气候目标,包括让本国碳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峰值的承诺。“中方言必行,行必果,”他接下来说。“希望发达经济体在减排行动力度上作出表率,并带头兑现气候资金出资承诺。”习近平警告说,气候问题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或“贸易壁垒的借口”,分析认为,这似乎也是在回应美国。

拜登访华后美中联合声明

实际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于4月15-16日在上海举行会谈后,双方发表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克里在韩国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把焦点保持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触及中国对香港进行政治镇压、对台湾进行威胁等日益激化的争端。

实际上,周五,就在这两位特使会晤期间,美国国务院严厉批评了香港对包括72岁的报业大亨黎智英在内的知名民主派领导人判刑的做法。同一天,随着拜登在白宫与日本首相菅义伟见面,中国警告美国和日本不要搞“小圈子”。中国日益增长的野心是美日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国官员和官方新闻媒体提到了克里的访问,但明显对其低调处理,而是重点报道习近平出席与法德领导的会议。中国政府在与美国一起宣布的联合声明中,承诺在气候问题上采取更多行动,但没有详细说明任何具体步骤。中方也没有明确拜登是否出席拜登主导的气候峰会,也留下一些悬念。

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和中国已表示,两国将通过加大减少碳排放的努力,以“按其严峻性、紧迫性”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两国在一系列其他问题上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之际,一次罕见的合作表现。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4月16号接受美联社专访时则表示,中国将在会上传达“积极的信号”,表达“中国是在积极主动地应对气候变化,而不是因为其他国家要求”。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