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从法澳潜艇合同变故看法国印太战略何去何从

发表时间:

在美、英、澳三国宣布组成印太联盟背景下,澳大利亚宣布取消此前与法国签署的一项价值560亿欧元的12艘潜水艇订单,令法国政府大为恼火。外长勒德利昂称这种单方面不预先通知的做法犹如"在背后捅刀子"。法国因为与这项世纪合同失之交臂而愤怒可想而知,法美同盟关系无疑也因此受到冲击,而更加引人关注也是面对美国竟自与英、澳两国组建的新联盟,法国构建中的印太战略何去何从。

资料图片:2018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时任总理特恩布尔在悉尼皇家海军潜艇旁留影。澳大利亚此前已敲定向法国购买12艘潜水艇的合同。
资料图片:2018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时任总理特恩布尔在悉尼皇家海军潜艇旁留影。澳大利亚此前已敲定向法国购买12艘潜水艇的合同。 BRENDAN ESPOSITO POOL/AFP/File
广告

的确,这项与澳大利亚的大型合同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其中的经济利益,它更是法国政府近年来试图应对印太地区大国争雄形势,构建相应战略的一环。马克龙政府自2018年起就开始在军事、外交、经济等不同领域加强法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此前以与中国发展关系为核心的战略,开始转向需求其他地区伙伴。印度、澳大利亚、日本是这项战略的重要支柱。与澳大利亚这项12艘常规潜艇订购合同所暗含的因此并不只是经济和商业利益。一名消息人士甚至向法新社表示,澳大利亚是法国在该地区合作的核心要素。法国智库蒙田研究所亚洲事务负责人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日前接受法广法语部采访时表示,法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关切,诸如法国在该地区捍卫经济专属区以及与此相关的海洋主权的必要性,捍卫面对中国挑战的海洋法的必要性等等均未改变,但潜艇合同落空,显示作为法国到目前为止的印太战略支柱之一的澳大利亚支柱骤然坍塌。

澳大利亚正从纯防卫战略转向对华威慑思维

但是,杜懋之从中尤其看到了澳大利亚面对中国的战略调整:

杜懋之:“我觉得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这更是一次战略选择,是对澳大利亚在中美竞争中如何定位的选择。从装备来看,选择美国的攻击性核潜艇,而不是法国的柴油驱动的常规潜艇,体现着澳大利亚的战略考量。前者的作战能力当然高于后者,我觉得这是澳大利亚从一种纯防卫性的战略,向以美国为核心的对华威慑战略思维的转变。”

潜艇合同的变故,以及美英澳联盟成立,当然不只是对法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同时是也对法美同盟关系的一记重击:

杜懋之:“对法美之间的信任当然有非常糟糕的影响。外长勒德利昂与国防部长帕利措辞严厉的联合公报足以显示这一点。在对华政策上的跨大西洋合作因此会更加困难,而这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现在要看美国是否会对法国做出某种补偿。此前高调宣布这项措施的突兀做法显示出美方对法国利益的轻视。美国有可能此后会扩大目前的初始联盟圈。但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几个月内,拜登政府就将此前在巴黎获得的信任得分丢失殆尽,而拜登政府此前承诺会在重大决策之前,咨询盟友。”

法国印太地区三支柱战略凸显局限性

法国国防问题专家玛利亚娜-佩龙-德瓦兹(Marianne Péron Doise)表示: “这种将跨大西洋战略伙伴关系边缘化的做法有些令人意外。但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局面来自美国政府的一手操作,显示美国正明显强化组建联盟的努力,,应对中国的政策。我觉得法国的印太战略希望能是包容各方的多边合作,包含多种层面,不仅仅是胁迫性的军事战略,也许这种战略在美国人看来,不够明确。美国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应对中国,但这样有可能令盟友队伍分化,将法国边缘化,而法国不仅是北约以及一些其他组织中的伙伴国,同时也是印太地区比邻成员,在当地也有伙伴关系。”

的确,与其它欧盟伙伴不同,法国在印太地区有主权管辖领地,也在当地有常驻军队,这些队伍有在地行动的能力。但是,法国虽然意识到了加强在该地区战略部署的必要性,但与欧盟一样,希望避免落入中美对垒的二元关系夹击,因此努力发展与日、印、澳等地区中等强国的关系。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Antoine Bondaz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认为,法澳关系这次猝不及防的变故凸显这项以日、印、澳三国为支柱的战略的局限性,因为其中两个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国,也都是美、日、印、澳四国集团的成员。他指出,就中国威胁而言,这些国家不认为法国是首当其冲的盟友。他认为,法国应当需求与印度尼西亚或韩国等其它国家发展伙伴关系。

法国若想在印太地区成功推行一种多领域、多方位的战略,也需要动员欧洲联盟共同行动。法国刚刚遭遇的挫折以及美英澳三国新联盟成立的事实,也许能推动欧盟积极思考战略自主的必要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