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时不我待,大国承诺仍步履蹒跚

发表时间:

刚刚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启动的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也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今明两天以领导人峰会开场。几年来,全球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并造成严重物质和人员损伤凸显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之紧迫,但从刚刚在罗马结束的20国峰会就气候问题达成的共识来看,这次被看作是“最后希望”的格拉斯哥峰会能否制定出与巨大挑战相当的应对措施框架仍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2021年10月30日,环保人士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街头集会,呼吁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拿出具体行动。
2021年10月30日,环保人士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街头集会,呼吁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拿出具体行动。 AP - Alastair Grant
广告

几乎在20年前,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气候大会上的名言:“我们的家园在燃烧,而我们还在环顾左右而言它”,恰如其分的描绘出气候变化挑战的紧迫性。但近20年之后,联合国近两百个成员国仍然年复一年在气候大会上,为如何应对这项挑战讨价还价。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虽然终于达成了一项共识,并制定了为将气候升温在本世纪末至少控制在与工业化之前水平相比2摄氏度的目标,但达到目标的具体承诺始终低于预期。而此时气候变暖的速度不断在加快。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公布的最新年度报告,巴黎气候协定之后这7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估计,地球相较于工业化前水平的升温幅度可能在2030年前后就达到1.5摄氏度,也就说比此前预估的时间提前10年。而伴随气升温而来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的恶果已经有目共睹。

新冠疫情不期而至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令全球协商、共同应对挑战的努力有所延迟。本届气候大会原本应当在2020年举行。而在此之前,2019年的气候大会则在最后时刻,因主办国智利国内的政治动荡,临时改在西班牙举行。这项临时变动使得那届峰会成效甚微。这次格拉斯哥会议因此在事实上凝聚了各界更多的期待。

本届峰会的核心议题首先是面对现实,也就是如果按照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各方做出的承诺,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到本世纪末,气候升温幅度不仅不是期望的1.5摄氏度,甚至不是2摄氏度,而是2.7摄氏度!本届大会主席Alok Sharma 10月31日表示,他希望今明两天的领导人峰会会做出新的承诺,令人有信心可以将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

不过,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是各国,尤其是排放大国,做出更多承诺。

格拉斯哥峰会之前,20国集团领导人已经试图在10月30日和31日的罗马峰会上就气候议题达成一项共识。但艰难谈判之后,罗马峰会的最后该报虽然重申巴黎气候协定目标,但既没有对造成严重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煤炭能源明确各国目标,也没有明确达到碳中和的具体时间表,只含糊其辞地将目标确定在本世纪中。向贫穷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资金的努力也没有达到期待的目标,富裕国家每年向贫穷国家提供1千亿美元款项的承诺要在2023年才能兑现,这比原先制定的目标期限延后了3年。

20国集团峰会令人失望的共识使得各界对本届格拉斯歌气候大会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景更加悲观。要知道,20国集团成员包括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排碳大国,该集团成员的排放总量相当于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总和的80%。但中国在20国峰会前宣布的自主减排承诺并未比此前的承诺走得更远。美国总统拜登在20国峰会结束时,特别表示对中俄两国的气候承诺感到失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启程前往苏格兰前表示,倘若格拉斯哥峰会失败,那将是满盘皆输。他对20国峰会的结论感到失望,但显然尚不想说彻底绝望。

11月1日,120多个国家国家元首或政府领导人将出席峰会,但最大排放国中国只派出外长王毅最为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特别代表与会。中国近年来虽然一再高调宣示中国是负责任大国,但在这次被看作是最后机会的气候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将只发表一份书面讲话。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将缺席。尽管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关系着所有人,但协调努力、共同应对挑战仍然难逃地缘政治游戏的掣肘。 格拉斯哥大会主办国英国首相约翰逊试图在开幕讲话中以“午夜前的最后一分钟“来再次警示各国领导人做出实际承诺已经刻不容缓。但未来两周的谈判是否能带来比20国集团罗马峰会共识更目标高远的承诺?格拉斯哥峰会是否再次让世界错失良机?全球拭目以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