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加入世贸二十年后

发表时间:

今天(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20年前的今天,在与美国和欧盟经过长达15年漫长谈判后,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该组织第143个成员国。20周年之际,中国官媒发文回顾纪念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20年,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印记光耀全球”。而西方的反应则显得复杂甚至苦涩,20年间中国充分利用世贸规则,赶上并超越其它大国,彻底改变了对西方的力量平衡。一些分析反思让中国入世的决定是否正确,一些则认为让中国入世是必然选项,只是其发展轨迹偏离了西方国家20年前的预计初衷。

Un logotipo de la Organización Mundial del Comercio (OMC) en su sede central, el 10 de diciembre de 2019 en la ciudad suiza de Ginebra
Un logotipo de la Organización Mundial del Comercio (OMC) en su sede central, el 10 de diciembre de 2019 en la ciudad suiza de Ginebra AFP/Archivos
广告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被视为是冷战后对世界影响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中国学者将之与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相比,指入联如果时是解决了中国的“政治身份”,那么,2001年的加入世贸就是解决其“经济身份”,认为世界经济因为“接纳”了中国而很快迎来快速增长的“中国奇迹“。在入世后的20年里,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了八倍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并且在不到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华社入世20年的特稿就题为“中国印记光耀全球”,指中国机遇也开放培育了“世界市场”,“激活世界经济一池春水”,而随着经济实力增长,中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缺一不可重要一员,在所有议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在中国入世20周年之际,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李成钢10日有关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国家的表态也引发关注,李成钢在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说,中国在世贸组织内仍将是“发展中国家”,但将放弃一些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报道指,这对贸易伙伴来说是个重大转变。

李成钢在访问时拒绝透露中国将在何时、在何种条件下 “完全放弃”将自认为开发中国家。他同时并承认,尽管中国经济成长强劲,但由于“持续的贫困问题”,中国仍然认为自己是个“发展中国家”。他说,中国将在农业和金融服务等一些领域,寻求脱离“发展中国家”行列。

入世20年,中国是否履行了入世的承诺?就议题中国始终面临众多批评,尽管中国官方表示中国一直恪守世贸规则。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近期就说,中国已完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上周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进口博览会上讲话,其中高调赞扬中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进展。说,"中国已经完全履行了入世承诺,将海关平均关税从15.3%降至7.4%,甚至低于了入世时所承诺的9.8%。”,但不少国家对此并不如同。报道指,在世贸组织十月份对中国贸易政策进行的第八轮审核中,成员国对中国的贸易作法提出了超过2500条反对意见,较2018年的前一轮审核增加了近六分之一。一些观察认为让中国入世是个错误,因为中国不但没有借此更好地融入国际体系,反而对西方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美国指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各成员国期待中方许下的承诺能够摧毁那些与开放、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体系不相容的政策和做法,但这些期待至今仍未成真,而中国看上去似乎不愿作出改变了。尤其是对美方最为关切的产业政策。中国政府不但试图引导和支持国内产业,更试图借一系列政策排挤进口商品和服务以及外国制造商和服务商,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限制和巨额补贴等等。

对中态度一贯强硬的美国参议员马可·卢比奥在周年日发推说:“20 年前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使一个敌视政治和经济自由的共产主义国家被允许让美国去工业化,并以我们为代价而致富。”

对此法国"论坛报"周六的分析文章指,尽管存在有许多批评,但中国并没有实际违反世贸规则,而只是充分利用其规则发挥自身优势。西方国家最初希望中国入世可促进其经济将向市场经济的更加靠拢,而20年来的发展背离这一初衷,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使其一直占据上风。20年里中国利用世贸规则,追赶甚至超越其他大国,成为 "世界工厂",取得了经济史上从没有过的经济增长,而中国与西方的力量平衡已发生变化,从光伏板生产的拉锯战中就见证了这一点,欧洲人在该领域遭受重大挫折,中国的繁荣导致了西方国家的重大就业损失,但另一方面也让西方民众从商品低价中获益。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