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习近平与朔尔兹通话,德国军舰开到印太地区

发表时间:

中德关系一方面出现热络的高层互动,另一方面,德国军舰开到印太地区,被中国拒绝靠港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二晚间和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通电话,他表示中国和欧洲是全球两大“独立自主”的力量,希望德方继续为稳定中欧关系发挥积极影响。

Podcast
Podcast © FMM
广告

朔尔茨8日宣誓就任德国新总理,当天习近平曾致电祝贺。新华社报导,习近平星期二在通话中强调,中方高度重视中德关係,中德合作一直是中欧合作的“领头羊”,他盼望未来努力实现中德关係新发展。

习近平说双方要坚持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保持高层引领的优良传统”,为中德关係发展领航定向。特别是要利用好中德政府磋商机制,推动各领域合作发展。

他并表示要坚持以务实态度积极推动两国互利合作。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应该积极开闢新能源、绿色和数位经济等新的合作领域,释放服务贸易成长潜力。

他并再次提及“一带一路”倡议,表示德国是中欧班列重要节点,两国的合作能造福沿线国家。

习近平强调,中欧是全球两大独立自主的力量,有著广泛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双方要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係这一定位,希望德方继续为稳定中欧关係发挥积极影响。

根据新华社,朔尔茨在电话中表示, 德中贸易投资关系当前发展良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抗对抗疫情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合作密切,就阿富汗、伊朗核等地区问题沟通密切。这些构成了德中关系持续发展的3个支柱。

朔尔茨说,愿意以建设性态度促进欧中关係发展,希望欧中投资协定早日生效实施,德方愿和中方在国际事务中共同维护多边主义。

朔尔茨(Olaf Scholz)16日首次在国会进行施政报告时已表示,德国的中国政策不会对严重的侵犯人权状况视而不见,对违反普世标准时应直言不讳。德国愿与中国在人权、气候危机、疫情和武器控制等领域合作,并与中国按照同样的游戏规则,进行公平、互利的贸易竞争。

另据中央社报道, 时隔近20年,德国再度派出军舰到印太区域。德国布兰登堡级巡防舰“巴伐利亚号”(Bayern)日前穿越南海后,昨天抵达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预计停留至明年1月初。

德国海军司令薛恩巴赫(Kay-Achim Schonbach)中将也于19日至22日访问新加坡,今晚于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在新加坡举办的富丽敦论坛(Fullerton Lecture)发表演讲。

薛恩巴赫表示,德国印太政策的核心原则包括追求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遵行国际法等,并强调包容性。“基于国际标准、国际法,我们信守自由、开放印太区域的承诺”。

薛恩巴赫说,德国在此区域内的存在,加强与伙伴国联合演习及训练合作,并部署“巴伐利亚号”,是为了和平、稳定及安全的目的。

他表示,“巴伐利亚号”这次穿越南海对太平洋地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具体贡献。同时,德国也希望藉此次印太部署深化与区域内国家的安全、防卫关系。

另外,薛恩巴赫表示,他近期访问日本、韩国时,也感受到这两国对中国军力提升的担忧。

谈及未来规划,薛恩巴赫指出,德国计划扩大在印太区域的军事部署。他希望2023年再次派遣军舰到印太地区,这次派“巴伐利亚号”只是个开始,下次也许就派2艘军舰。

他表示,德国也正跟伙伴国讨论,也许在新加坡及日、韩等国设立非永久的后勤支援中心,协助德国军舰印太部署行动。

至于中国这次拒绝让“巴伐利亚号”靠港访问,未来德国军舰是否会将中国纳入停靠地点?薛恩巴赫说,2023年德国可以再次提出希望到中国靠港访问,但最后决定权在北京身上。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