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台湾学者郭育仁看俄乌战争背景下的北京对台政策阐述

发表时间:

2022年中国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正值俄罗斯军事入侵乌克兰,引发欧洲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军事冲突。这场冲突令不少观察人士联想到台海持续紧张的情势,担心北京是否会乘机在台海地区有所动作。而北京方面显然也密切关注着俄乌战事的进展和可能从中汲取的教训。两会期间是否释放出北京对台政策的某种调整的信号因此也格外引人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台湾时,表示将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他3月11日在记者会上,又重提“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如何理解李克强的此番表述?乌克兰危机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中共对台政策?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郭育仁教授接受本台电话采访,介绍了他的分析。

2022年3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出席政协年会闭幕式。
2022年3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出席政协年会闭幕式。 REUTERS - CARLOS GARCIA RAWLINS
广告

从俄乌战争可以看出 武力犯台难度相当大

他首先介绍这次俄乌战争对北京决策者可能的启发:

郭育仁:“这次俄乌战争会不会提高中共犯台的企图心?这个问题的结论其实非常清楚。中共从这次俄乌战争完全可以看出,武力犯台的难度相当大,中共自身军事能力准备不足。为什么?第一,无论是在经济、产业,还是在高科技领域,乌克兰几乎无法与台湾相提并论。台湾是世界第22大经济体,经济规模高达6000多亿美元,乌克兰的经济规模只有15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55。在高科技领域更不用说。2020年初肺炎疫情爆发之后,世界发现台湾在全球高科技供应链上所占的地位如此重要。”

“台湾与乌克兰另一个重要的不同是,台湾是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乌克兰不是。(按照通用定义,成熟民主国家必须要有至少三次政权和平转移,乌克兰尚没有做到,而台湾已经有三次政权和平转移)。第四,台湾与乌克兰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彼此的地缘位置。对于北约、对于欧洲和对于美国,乌克兰敏感性这么高,主要是历史因素造成。它原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加盟共和国中,乌克兰是除俄罗斯之外最大的成员,而且,代表着前苏联非常重要的军工产业。就是说,乌克兰地位的敏感性大于它的重要性。台湾的情况不同,只从单纯的地缘战略关系看,台湾在第一岛链的正中央。换句话说,台湾四面环海,四面都是国际水域或空域。中共要打台湾,无论是从台海,还是从南海,或者东海,甚至从台湾东边的太平洋,进攻台湾,都需要先越过这些国际水域或空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断强调印太航行自由和开放的重要性。如果有一天中国和台湾之间爆发武力冲突,民主国家介入也是师出有名,只需名义上要维系国际航道通畅,那中国的武力基本上无法入侵台湾。发生军事紧张时,甚至在爆发战争之前,美国就可以联合世界上主要民主国家,把台海或者南海划为禁航区。”

“中共从这次俄乌战争认识到的,第一点是,要武力进犯台湾,远比它原来想象的困难。第二点,(进犯台湾)难度提高的原因是,中国在观察美国的战略部署是否改变,但看到的却是,虽然有乌克兰战争爆发,但美国在台湾周边的军演频度和强度都一直在增加,这表明美国的战略重心并没有随着乌克兰局势紧张升高而转移,美国的战略中心就是在印太。”

“第三点,是国际社会非常令人意外的反应。国际社会对这种入侵战争的接受程度非常低,也非常团结。原本大家都认为经济制裁不会奏效,但这次几乎是对俄罗斯全面性的制裁。中国会看在眼里。国际社会因为乌克兰而制裁俄罗斯,就获得了第一次经验,如果再爆发这种入侵民主国家的战争,再次行动会更容易。”

中共20大之前,台湾问题不是北京第一要务

至于北京对台政策,郭育仁教授尤其注意到了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的发言:

郭育仁:"这次两会对于习近平来讲,或是对中共中央来讲,都是'稳'字当头。'稳'字一共被提及80多次。在中共20大结束之前,这会是中共中央最高层的主调。就是说,对台政策并不再中共高层的优先考量内,只要台湾局势没有太大变化。对中共来说,今年最重要的任务是'维稳',以便习近平顺利开展他的第三任期。"

"但是我们也很明显可以看到,2022年是台湾政策的准备期。(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3月10日特别讲到,统一台湾是“现在进行时”,而非未来时。李义虎特别提到”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个'总体方略'基本上会在2023年,也就是习近平开始第三任期后,从过去的“反独”,向“促统”的方向迈进。李义虎的阐述很完整,提出看台湾问题要抛弃旧有的'孤岛'(思维),要摒除'台湾主体'或'大陆主体'的观点,要全面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各个层面,去拟定一套对台总体方略……"

"在20大之前,对中共来说,还是要'维稳',台湾问题不是第一要务。除非台美之间,尤其是美国对台政策在此期间(发生什么变化)。对北京来说,台美关系相对更敏感,是它更在意的议题。"

"关于李克强的讲话,李克强在讲话中提到'两岸是一家人',提到'九二共识'……这是他本人最后一次重要的公开谈话。这次谈话与中国目前整体经济状况严峻有关。政府虽然提出经济成长预期超过5.5%,但我们都知道,在2022年,这几乎是无法达到的目标。中国经济会继续下行,所以在两会期间,习近平去年不断提出的“共同富裕”,两会期间几乎没有再被提到。所以,我觉得,正是在这样两个背景下,李克强的讲话才特别引人注目,他的角色才特别凸显出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