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北京:不 "刻意 "规避西方对俄制裁 也不要高估其对俄影响力

发表时间:

在欧盟警告北京对莫斯科的任何支持都会损害其与欧洲的经济关系后第二天,北京周六(4月2号)表示中国不是 "故意 "规避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同时呼吁欧盟不要 "高估 "其对莫斯科对结束乌克兰敌对行动中的影响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中欧线上峰会 01/04/2022.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中欧线上峰会 01/04/2022. AP - Olivier Matthys
广告

欧盟警告后,北京称“不刻意规避对俄罗斯制裁 ”

作为莫斯科的亲密伙伴,北京至今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只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但西方正敦促北京明确表示反对克里姆林宫的攻势。法新社指出,在周五的欧中峰会上,欧盟警告说任何支持莫斯科规避西方制裁的行为都会损害北京与欧洲的经济关系,而欧洲目前是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周六在记者会上介绍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时说:"我们没有做任何事情来故意规避对俄罗斯的制裁。” 他认为  "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一方……因此,中国与莫斯科的贸易不应成为制裁的目标"。

法新社报道称,北京反对对俄制裁,认为这些制裁对解决乌克兰局势有反作用。然而,中国公司对与俄罗斯的贸易持谨慎态度,担心受到制裁的打击。北京共产党政府为其与莫斯科 "坚如磐石 "的友谊辩护的同时,欧盟希望劝阻中国积极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无论是通过石油天然气的购买量还是通过财政援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五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视频会议后指出,这种支持将 "严重损害中国在欧洲的声誉",因为欧洲的公司 "会看国家如何定位自己"。同样出席虚拟峰会的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也说:  "我们希望中国考虑到其国际形象以及与欧盟经济关系的重要性。"

虽然中欧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但王鲁彤认为,中欧作为贸易伙伴存在许多共同合作点,双方应该在气候变化方面深化合作,包括乌克兰和伊朗在内的问题都是合作点,而不是摩擦点。据路透社报道,王鲁彤说,中国通过与俄罗斯进行正常贸易,为全球经济做出了贡献。中国反对制裁,因为这些制裁有可能蔓延到世界其他地方,导致货币、贸易和金融战争,也有可能危及供应链和产业链,甚至是经济秩序。

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官媒环球时报,2021年,中欧货物贸易额达8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中国连续两年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欧盟一位位官员也曾特别指出,中国去年与欧盟和美国的贸易占了其全球贸易的逾四分之一,而与俄罗斯的贸易仅占2.4%。数字对比背后的含义也是一目了然。这或许也是欧盟与北京对话时的底气所在,在周五的欧中峰会上,冯德莱恩还说:"冲突的延长,以及对世界经济的破坏,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当然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她说,北京 "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俄罗斯带到和平谈判桌上"。德国梅里奇研究所的Grzegorz Stec指出,欧洲人 "正试图通过强调他们将遭受的经济损失来影响中国领导人的战略计算"。

北京:不要高估中国对俄罗斯结束战争的影响

但北京周六呼吁欧盟不要 "高估 "其在莫斯科结束乌克兰敌对行动中的作用。王鲁彤的原话是:   "告诉俄罗斯人'你必须停止这场战争,俄罗斯人就会停止':这样做是不行的,",他认为入侵乌克兰是 "俄罗斯做出的独立决定"。 王鲁彤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五会见欧盟领导人时也重申北京 "反对热战和冷战,反对集团之间的分裂,并拒绝偏袒任何一方"。而据中国官媒的报道,习近平呼吁欧盟 "形成自己对中国的认识,自主地推行自己的对华政策"。他说,中国和欧盟,"作为大国、大市场和主要文明(......)必须为动荡的世界带来稳定因素,"根据中国的说法,习近平只是顺便提到了 "乌克兰危机"。

《环球时报》周四曾警告说,"欧洲加入美国的制裁,可能是自取灭亡"。

虚幻的想法

法新社分析认为,对北京政权来说,欧洲人允许自己被卷入华盛顿挑起的冲突,这暴露了西方的脆弱性。法国前驻莫斯科和北京大使白林(Sylvie Bermann)告诉法新社,"将中国从俄罗斯分离出来的想法是虚幻的:当乌克兰战争结束后,美国的注意力将主要转向中国,而且不是以友好的态度,因此中国有兴趣保持与其邻国的合作"。她强调不要忘记,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南非、巴西等.许多国家也拒绝批评莫斯科。

周三,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访问北京时,以新的 "多极世界秩序 "的名义,面对美国,获得了对两国 "无限 "友谊的重申:这一愿景加剧了对出现一个反对西方的 "独裁 "集团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智库战略研究基金会的瓦莱莉·尼凯警告说:"危险的是,中国将(在乌克兰问题上)"超越 "其中立性,以获得让步,例如恢复布鲁塞尔和北京在柏林倡议下于2020年底签署的投资协议的谈判"等。

据中央社报道,北京在俄乌战争的立场持续受讨论,分析认为,若到非选择不可的关头,北京还是会帮助莫斯科,但如此一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就变成俄中与西方的对抗,中国的尴尬状态可说还远未到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