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布林肯开启北京两日访问 分析多指难实现关系突破

发表时间:

因气球事件被延期时隔数月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备受关注的中国之行终于成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自周日(6月18日)开启,这是时隔近五年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中国,旨在缓解双方间持续冷对的关系。但观察普遍预期美中陷于长串争端,互信基础薄弱,访问取得具体突破的希望不大。

Ngoại trưởng Mỹ Antony Blinken gặp ngoại trưởng Trung Quốc Tần Cương tại Bắc Kinh, Trung Quốc, ngày 18/06/2023
Ngoại trưởng Mỹ Antony Blinken gặp ngoại trưởng Trung Quốc Tần Cương tại Bắc Kinh, Trung Quốc, ngày 18/06/2023 REUTERS - LEAH MILLIS
广告

此次访问原定于今年2月初,在因美国发现并击落疑似中国间谍气球后被最后取消。双方本已冷淡的关系也因此降至冰点。事件四个月后,布林肯周日终于抵达北京。据本台常驻北京记者拉加德报道说,布林肯在机场受到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和中国外交部北美和大洋洲事务司司长杨涛的迎接。报道注意到在美国国务卿的飞机舷梯前没有铺红地毯。对于此次布林肯的到访,中国外交部新闻稿的用词并没有使用“邀请”一词,而是称为一个 "双方的安排"。

周日下午,布林肯前往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举行会谈,据路透社报道,与通常在国宾馆内迎接的做法不同,秦刚在钓鱼台门口迎接布林肯一行, 两人用英语简单寒暄后走过红毯进入国宾馆,之后在中美国旗前握手,两人都没有在记者前做任何评论。

出席当天会谈的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发了一张秦刚和布林肯在会谈前握手的照片,并发文说,“希望这次会晤有助于让中美关系回到两国元首在巴厘岛会晤时达成的共识”。

 拜登和习近平于去年11 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20 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了期待已久的首次面对面会谈,双方曾就台湾和朝鲜问题进行了直言不讳的交流,并承诺将进行更频繁的沟通。

除会晤秦刚外,布林肯此行预计也将与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会面。法新社报道援引美国官员指他周一还有可能会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虽然观察普遍并不期待布林肯此次北京之行将会取得重大突破,但据美国国务院的说法,鉴于双方存在众多的摩擦领域,仍然期望启动外交解冻,保持对话渠道,以 "负责任地管理中美关系"。

法新社报道提及,为此时间已并不充裕了。因为明年就将是美国和台湾的选举年,而中国对台湾始终是不可分割的领土必须统一,并表示必要时可使用武力。报道指,由于在一连串影响全球安全与稳定的议题上意见分歧,美中间的敌意与相互指责持续升级,因此双方在最棘手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景渺茫。双方分歧与潜在冲突点有一长串清单:从与台湾的贸易、中国的人权状况、香港议题,到中国在南海扩张军事部署,以及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战争等。

美国官员在布林肯出访前曾表示,他此行将会触及所有议题。但双方目前似乎都没有表现出任何让步的倾向。在布林肯访问中国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周六向记者说,希望 "在未来几个月内 "再次与习近平会面, "谈谈我们的合理分歧,但也谈谈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的领域"。就导致访问延期的气球事件拜登淡化说,"我不认为领导人会知道气球在哪里,里面安装了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事"  他说 "事件令人困扰而不是有意为之”。

布林肯在出发前在华盛顿的讲话中表达了对访问谨慎的乐观。他说,此行有3个主要目标: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促进美国与盟友的利益并直接谈论相关问题,以及探索潜在合作领域。布林肯说:   "激烈的竞争需要持续的外交,以确保它不会变成对抗或冲突",因为 "世界期望美国和中国进行合作"。

在中国方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布林肯访问前说,美国应该 "尊重中国的核心关切 "并与北京合作。他表示美国必须放弃以 "实力地位 "与中国打交道的幻想。必须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关系,尊重彼此差异。

法新社引述美国国务院前高级官员、现任纽约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的拉塞尔(Russel)的评论认为,美中双方通过此次访问都能有获利:中国希望避免美国对技术任何新的限制和对台湾提供新的支持。而美国则希望防止任何可能导致军事对抗的事件。他说, "布林肯的短暂访问不会解决美中关系中的任何主要甚至是次要问题,也不会阻止双方追求的竞争议程,但访问很可能恢复急需的面对面对话,并释放信号:即两国正在从在媒体面前各自释放愤怒言辞转向在幕后进行更为理智和清醒的讨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