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COP28: 真将走出化石燃料写入文本又如何?

发表时间:

听众朋友,正在迪拜召开的第28届气候峰会进入最后的谈判阶段,众所周知,此次峰会的一大看点之一就是是否将减少以及走出化石燃料写入最后的协议,不过,很显然,该条款将遭到石油以及天然气大国的反对,鉴于此次峰会举办地点就位于化石燃料出口大国,峰会还汇集了气候峰会有史以来最膨大的化石燃料压力集团,相关谈判的争议之激烈不难想象。而事实上,即使协议条款上白纸黑字写上了走出化石燃料的目标,这又会具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石油输出国集团主席,科威特人海瑟姆-盖斯(Haitham al-Ghais),2023年11月27日。
石油输出国集团主席,科威特人海瑟姆-盖斯(Haitham al-Ghais),2023年11月27日。 REUTERS - HASNOOR HUSSAIN
广告

随着气候谈判进入尾声,化石燃料出口国家的游说活动也进入高峰,周五法新社与英国卫报同时披露了一份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敦促其 23 个成员国和准成员国在 气候谈判中 "主动拒绝 "任何针对化石燃料的协议的一封信函。

据收信国确认,石油输出国秘书长海瑟姆-盖斯(Haitham al-Ghais)周三在信中"敦促 "其成员国及其代表团在 COP28 会议上 "主动拒绝任何针对化石燃料的文本或措辞"。盖斯写道:"化石燃料所承受的过度和不成比例的压力似乎可能达到一个临界点,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因为决定草案中仍然包含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选项。信中还写道,"尽管石油输出集团成员国 "及其伙伴 "认真对待气候变化(......),但出于政治动机的运动危及各国人民的繁荣和未来是不可接受的"。

这封信是写给欧佩克的 13 个成员国的,他们分别是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安哥拉、加蓬、赤道几内亚、刚果(布)。此外,包裹墨西哥、阿塞拜疆、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等国在内的欧佩克的十个联系国也收到了此一信函,欧佩克集团并未就此信函回答法新社的提问。

欧佩克的成员国之一伊拉克就明确宣布 "支持 "欧佩克首脑的观点。伊拉克石油部长向法新社表示,已指示出席迪拜会议的伊拉克代表团确保闭幕公报的措辞强调世界各国在减排方面的合作,以保护环境和气候。但反对针对化石燃料的企图,反对侵犯生产国及其人民的权利。

昨天周五,第 28 届气候峰会公布了一份新的协议草案,进一步扩大了化石燃料的选择范围,草案共 27 页,206 条,列出了不同国家提出的各种方案,并增加了一些新的表述。目前摆在桌面上的有五种选择:包括 "无文本"--也就是不涉及该主题--或 "根据现有最佳科学知识退出化石燃料"。其他两个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方案则更具体地关注排放捕获技术的作用。但是,化石燃料的命运也在文本的其他段落中被反复提及,特别是呼吁到 2030 年将世界可再生能源能力增加两倍的段落。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方式来"替代 "或取代化石燃料能源。这一措辞呼应了中美上个月发表的联合声明。

虽然,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不意味着会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这一点,中国的去年的能源消费机构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中国的新能源生产的增加并没有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过,尽管如此,依然有国家反对制定具体的能源方案,反对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纳入最后文本。

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的环境部长特雷莎-里贝拉(Teresa Ribera)对欧佩克的行为进行了谴责,认为类似的行经“十分恶劣”,她表示,欧盟将与其他许多国家保持一致,以确保在退出化石燃料、能源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而富有成效的成果,同时确保人人都能获得能源。不过,也有非政府组织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之所以会作出上述行为是因为他们感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加拿大在气候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加拿大环境部长在周六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他 "相当有信心 "在最终文本中提及化石燃料。

不过,即使峰会在最终文本中提及化石燃料,即使峰会文本明确提出从2050年起逐渐走出化石燃料,倘若,没有一个具体的路线图,那么,类似的目标也只能是形同虚设。当然,这对对石油天然气输出国造成一定的压力,也可能会彻底改变对化石能源领域的投资方向,但在短期内却很难判断是否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记得2021年英国格拉斯哥COP21峰会上曾经有190个国家与企业承诺将从2030年起逐步走出煤炭,这曾经被认为是第26届气候峰会的一大重要突破,然而,一年之后,煤炭的使用却再度创下了历史新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2022 年煤炭消费量增长 3.3%,达到 83 亿吨,创下历史纪录。可见,达到远大的目标还必须从今天做起,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同样,在减低排放领域走在世界前沿的欧洲国家确实有可能作出走出化石燃料的承诺,但是,倘若欧洲继续大量进口来自中国或者亚洲其他国家的高排放制造业产品,那么,欧洲的所谓零排放也并不是正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世界便永远无法走出化石燃料的恶性輪迴的魔咒。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