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中国当代新闻史的闪亮一笔

发表时间:

广告

上周一,中国各地13家报纸联合发表共同社论《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速户籍改革》。时过四天,从北京传出有关媒体受到整肃的消息,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共同社论”风波的分析评论。

广东《南方农村报》署名童大焕的评论称:“显然,共同社论属‘非官方行为’,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十分罕见,可以说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必将在中国当代新闻史中留下闪亮一笔。共同社论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中国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依然顽强,需要的是高层在制度上的正面回应。共同社论的出台,同时意味着‘政治家办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一些媒体总编开始真正以政治家的视野、胆略和抱负关注时局,积极地参与改革进程,推动社会进步。”

台湾《工商时报》署名贺静萍的评论称:“它的意义,在于独缺官方媒体。媒体的力量之于监督政府,之于社会公义,正在于不分地域及小大,而有志一同。本届两会,大陆媒体站在民生议题的发言,已经突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且非常从容。如此从容的媒体角色扮演,其实已经取代政治协商会议的花瓶地位;未来中国媒体可以以此作为起步,更从容的称职的担当第四权监督的立场!”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张华的评论称:“这篇社论备受瞩目,不仅内容进步,俨如要求落实《宪法》及《人权宣言》的宪章,更是中共严密舆论控制下,首次有传媒自行组织起来,集体发声,意义非凡。过去,全国报纸也曾以相同的样式、社论及内容,报道党庆国庆、两会开幕、中共大会等大事,但这是中宣部指令下的统一行动,是贯彻中共高层旨意的机械反应;相反,共同社论是十三家不同地域、市场导向的都市报、晚报等高销量报纸,自己联络、讨论及决定社论内容,然后一齐发出吶喊!六十年来,这是头一遭!”

北京《新浪网》署名柏蔚林的评论称: “这篇由13家国内媒体共同发表的社论,以集体行动的方式,在文字间第一次毫不隐讳地体现出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中国公共媒体,在社会剧烈转型的时代,对国家社会所背负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和对于普世公认价值的直白诉求。” “选在两会召开的时刻,集体公开发表这样一篇社论,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从另一个方面看,显然有关方面也是有些措手不及,未曾料及冷不丁斜刺里杀出这样一支人马。网路上迅速转为寂静无声,则表明当局者还没有打算接受这种‘逼宫发难’式的谏言方式。”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韩咏红的评论称:“本年‘两会’召开前夕,13家报纸发出要求加速户籍制改革的共同社论,这一出格的做法很快导致相关媒体负责人纷纷受到处分,于是从‘两会’召开后,中国媒体中关于户籍制改革的呼声,就几乎不见了踪影。迹象显示,中央高层始终没有否认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同样被坚持的是改革进程的可控性,此外还有担忧改革对体制成员造成过大冲击的考虑。一种无形的维稳思路,以及部分官僚利益集团的私心,都成了能够左右改革进程以及高层决心的因素。”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 “于全面掌控国家机器的中共而言,把13 个媒体的总编辑一夜之间全部换走只是闲话一句,但这能令人心悦诚服么?难道中共会认为,捂住了这些媒体的嘴巴便能把户籍制度的弊端消除?中共如今抡起大棒子打将下来,不免令海内外觉得,原来今天的中国还说不上是以民为本,广开言路的目标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