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诗人刘洪彬谈《易经》

发表时间: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RFI
广告

旅居英国伦敦的中国诗人刘洪彬多年来一直在潜心钻研《易经》,为了更深入研究《易经》的真谛,刘洪彬曾经“出家”数月到台湾“修行”。为什么短期“出家”到台湾?刘洪彬回答说这是一段“仙迹佛缘”,说来话长。首先他讲到“医易同源”,也就是中医和易学同源。 早在上小学三四年级时,兄长们都“上山下乡”了,他就开始读《内经》和《伤寒论》等著作,但是由于年纪轻,当时只是把知识往脑袋里面装而不求甚解不辨阴阳,准备有一天能当个“赤脚医生”。

刘洪彬二十多岁时欲出家到青岛崂山作道士却遭到青岛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拒绝没能成功,他“耿耿于怀”,由此反而对玄学和佛学产生了格外的兴趣。后来意外在青岛市图书馆找到一本由清代王洪绪所著的《卜筮正宗》,刘洪彬如获至宝,茅塞顿开。他认为,诗人和《易经》的占卜,风水师相宅拥有许多共性,那就是都企图进行预言。刘洪彬是三元金丹法门的嫡系传人。

《易经》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地理、文学、音乐、艺术、军事甚至武术等领域,而据记载,《易经》从十七世纪开始,便流传到西方。刘洪彬说,早在一百年前,德国传教士卫礼贤遇到一位中国先哲并且共同翻译了《易经》和吕洞宾的《太乙金华宗旨》等著作。易经的传播在西方引起关于生命思考的一场革命,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对《易经》在西方的弘扬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于刘洪彬为何短期出家到台湾寺庙修行的初衷,请听本台“文化与艺术”节目对刘洪彬的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