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舆论看中国

两岸互相猜疑下的框架协议

发表时间:

台海两岸有关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谈判已经延续了多个月,原定于今年春节之前签署的协议被一再延迟,本月底签署协议的可能性似乎已经成为泡影,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签署此一协议,这一促进台湾和大陆之间经贸合作的协议为何迟迟不能被划上句号,法国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弗朗索瓦•丹茹就此在中国问题网站发表文章,标题为:互相猜疑下的框架协议争论。

广告

文章指出,两岸金融投资协议今年一月投入实施之后,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然而,就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二次谈判在本月底再度启动之前,台湾政界对这一被称为是ECFA的经贸协议依然争论不休。其中主要分歧在于,首先反对党认为台海两岸之间的相关谈判缺乏透明,其次是反对派担心协议可能会对台湾经济薄弱行业,例如农业、汽车、纺织业等技术密度低的行业带来重大冲击。台湾财政部长本月十七日在介绍两岸框架协议时因未能具体介绍政府计划对薄弱产业的援助项目而遭到反对党强烈抗议。台湾总统马英九因此承诺将在未来十年内对上述薄弱行业补助三十亿美元。马英九强调说,两岸框架协议是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企业展开竞争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因为,东南亚国家从今年一月开始就享受东盟与中国贸易框架协议的优惠待遇。台湾如果不能同大陆达成协议,那么,台湾企业的竞争力将大大减弱。另外,马英九还希望通过此一协议,打开台湾同东盟国家签署经贸协议的大门。

从大陆方面来看,北京认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两岸最终达成政治协议的第一步,中国政府因此密切关注台湾各界有关该协议的所有争论。台湾内部主张台独的党派人士,因为担心两岸协议是北京最终统一台湾的特洛伊战马,而要求北京在签署协议之前明确表态承认台湾的主权和独立。这一要求自然不可能得到北京政府的正面回应。不过,为了安抚台湾境内的反对派,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本月初举行的人大会议上特别提出中国将考虑由于台湾同大陆经济体的规模不同,对台湾的某些行业采取系列优惠补偿政策。不过,温家宝的这一表态却并没有获得台湾方面的积极回应。

作者指出,总体而言,台湾舆论对此一协议的反应错综复杂。一方面,大多数台湾商人都支持签署上述协议,大多数台湾人都主张同大陆扩大经贸来往;而另一方面,舆论又担心经贸来往频繁将加速两岸之间的靠拢,这也是为什么台湾总统马英九目前的民意支持率滑入低谷的原因之一,台湾民众谴责马英九对北京政府过于软弱。最新的民调结果显示,如果2012年的总统选举在今年举行,现总统马英九的支持率仅为29%,而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的支持率却高达38%。

上述政治局势显示,两岸之间互相猜疑、互相戒备的历史似乎还远没有成为过去。台湾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曾经聘用多名台湾商人在中国大陆从事盗窃情报、尤其是盗窃军事情报的间谍活动。文章介绍说,2003年十一月,时任台湾总统陈水扁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首次披露中国大陆对准台湾部署了496枚导弹之后,北京政府随即逮捕了36名台湾间谍。2004年,同样有24名台湾人因间谍罪遭到中国当局的逮捕。2008年年底,北京甚至处决了涉嫌为台湾提供中国军事情报的大陆居民沃维汉。

文章援引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透露说,目前,总共有数百名台湾人因在大陆从事间谍活动,而遭到逮捕,他们至今依然被关押在大陆。他们在台湾的家属希望两岸之间的靠拢能够导致他们家人的获释,但是,到目前为止,此一问题似乎还没有被列入两岸谈判的议事日程。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