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五大让利措施落实到ECFA谈判桌

发表时间:

●上周两岸就ECFA议题,在台湾展开第二次协商,受到国际瞩目,据说会议提前半天结束,有没有达成任何进展?会议能提前半天结束,是因为大原则、大方向已经由温家宝定了调,所以双方很快达成共识,包括大陆方面不要求台湾进一步开放农产品进口;而且未来在商定「早期收穫清单」时,大陆将儘量降低或避免对台湾弱势产业、中小企业造成影响等。听众朋友可能觉得这话有点熟悉,没错,这就是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协商前一天宣布的对台湾五大善意措施;而王毅清楚列出ECFA五大善意措施,当然是因为之前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让利」之说。所以虽然这次双方并没有交换早期收穫清单─也就是哪些项目先降关税的「牌」还没有正式亮出来,但「让利」的大原则、大方向已经确立了。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广告

●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针对两岸商签ECFA,提出对台湾五大善意措施。可是两个「经济实体」协商某种经贸协定,通常站在平等互惠的立场,大陆这样做,是否具有政治目的?

我认为大陆是多重目的,其中当然也包括政治目的。台湾现在经济情况不好,大陆在经贸谈判上让步,等于趁机会帮了执政的马英九,也等于帮了自己;其次,这次五大善意措施已经具体落实到谈判会场,大陆政府等于对台湾的农民、基层劳工和台湾本土型的弱势产业示好,这不但可以避免台湾部份人的反弹,也会使签订 ECFA更顺利。协商一结束,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的谈话就充分反映大陆五大善意措施让马政府如释重负。她说,「这次协商达成的重要具体原则,就是政府这一年来的重要承诺,传统企业和农民都可以安心了」;另外她还说「这次协商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排除了受害者,下一步就是要积极把得利者明确化」,从这些谈话可以看出,透过ECFA,大陆对台湾真是帮了大忙了。

●除了确立了「早期收穫清单」的大原则之外,据说两岸也曾讨论了协议文的文字内容,但有些地方却谈不拢,问题究竟出在哪裡?

协议文的内容可以说是整个谈判最重要的部分,在「序言」裡面,提到两岸签订ECFA的目的,三月初台湾拟定的文字是这样的,「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以发展两岸经济,并共同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可是因为大陆不愿意ECFA沾上国际色彩,表达反对,所以这次台湾就把「共同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稍微模糊化,改成「共同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过大陆代表一看还是很感冒,可是台湾代表认为,基于台湾的政治环境有这个需要,甚至说当年「胡六点」裡面有这一条,而且很像。大陆代表则反驳说,台湾代表提出的内容,和胡锦涛的原意根本不一样。结果事实证明,大陆代表说的没错,胡锦涛的确没说的那麽明确,他是说「有利于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亚太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行途径」,也就是说,胡锦涛没把话说死。最后台湾同意暂时拿掉「共同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这句话,这应该是这次协商最大的歧异点。不过台湾的代表说,不管有没有写入协议文文本,未来双方还是会共同推动两岸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否真如此,值得持续关注。

●这次两岸在台湾展开ECFA的第二次协商,据说引起亚太国家的注意,未来如果两岸完成ECFA的签署,对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会有什麽影响?

长期以来,台湾和亚太各国都有密切的经贸往来,尤其是新加坡,民进党执政时,双方已经在谈自由贸易协定FTA,最后因为对于签署的名称无法取得共识而破局。现在台湾的官员研判,两岸如果在六月顺利签订ECFA,台湾和新加坡将可以恢复FTA的谈判;其次,菲律宾前总统也是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的罗慕斯,最近也对台湾副总统萧万长表达对ECFA的关注,未来台湾也将有机会和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展开贸易谈判,这将使亚太地区的经贸发展更加顺畅。此外,欧洲议会访问团上周在台湾访问,欧洲议会友台小组副主席安芮琪娜(Lai雕a Lijcija Andrikiene)说,欧盟对两岸签订ECFA也有许多关注及讨论,大部分认为这对两岸及其贸易伙伴都有帮助,她也希望未来台湾有机会和欧洲国家签订 FTA,加强对欧洲的贸易,而不是只去欧洲度假。显然ECFA的特殊性受到国际瞩目,如果未来台湾能因此扩展国际贸易市场,两岸能因此踏上合作的坦途,未尝不是两岸中国人的福气。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