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环保英雄王灿发:代理环境案件非常困难

发表时间:

特别节目
特别节目 RFI
广告

在法律领域内,法国和中国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都属于大陆法系,特点是以成文法典为主。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中国大陆在立法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其中相当一部分也借鉴了法国的经验。

为推动法中两国的法律交往,共同增强大陆法系的影响,法国大陆法系基金会、中法工商会和法国文化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大陆法系月度论坛。3月31日,大陆法系论坛举行首次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介绍中国环境法的现状和发展。

现年52岁的王灿发是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作为专业人士,他坚持不懈地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并因此在2007年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等人一道,荣获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环保英雄”称号,在业内,他被称为“中国环保法律援助第一人”。在他演讲结束后,本台记者在现场对他进行了采访。

王教授您好,您在最近一次讲演中提到,中国的环保立法比西方国家晚将近二十年,但是从普通人的经验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在经济上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环境有越来越恶化的趋势,比西方落后不止二十年,那么现在中国实际的环境治理局面怎么样?

其实应该说中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虽然环境比原来比如八十年代初恶化了,但是如果中国没有加强环境保护,那么环境恶化程度肯定比现在要厉害得多。北京在1998年的时候,蓝天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的只有不到100天,但是到去年,符合标准的、也就是二级空气质量的天数达到285天。所以应该说这些还是有成就的。

不过,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彻底避免污染。所以应该使经济发展保持一个适当的速度,使得经济发展能够适应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现在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大概占GDP的1.5%左右,这个投入肯定还是不够的,中国的环境保护投入必须达到2%以上,才能保持现状,使环境不恶化。如果能够达到3%,环境才能够得到改善。

我们都知道您在环保领域内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有很多的成绩,美国的《时代》周刊曾经把您称之为“环境英雄”。那么您在为环境污染受害者代理案件或者进行环境调查的时候,有没有受到过地方政府的阻挠和压力?

我们帮助污染受害者诉讼,完全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做,而且鼓励公众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不鼓励污染受害者去游行、示威、静坐。所以我们的行动基本上没有受到地方政府的压力,也没有受到他们的威胁。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是挺幸运的。中国确实还是在发展法治的。

在您代理的案件当中,有没有出现过执行难的问题,尤其是一般环境案件的受害者是弱势的老百姓,而另一方或者是经济上强势的企业,或者是政府机构。这样的话,有没有出现过一种可能,即当事人取得了法律上的胜利,但拿不到实际的经济赔偿?

环境案件有几难,比如起诉难、收集证据难、胜诉难,最后就是执行难。我们在十年中帮助污染受害者的案件办了140多起,其中胜诉的占三分之一,败诉的占四分之一,其余有百分之四十左右都是未决的。有的是法院不受理,有的是受理之后长期不判决。代理环境案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所代理的环境案件,有的在胜诉之后,在执行中也碰到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我们帮助石梁河水库97户农民起诉的案件,法院判处560.4万元的赔偿,但是我们拿到判决书之后得不到一分钱,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在一两年后还是拿到了赔偿。再有就是福建屏南的案件,也是判决之后拿不到赔偿,但是经过环境污染受害者和我们的共同努力,最后问题也解决了。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的表现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批评,那么抛开政治因素不论,作为一个环保专业人士,您认为中国在环保减排领域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切实贡献?

其实中国还是积极进行减排的。而且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项共识,但是中国不愿意受外部的压力来进行减排,希望自主地进行。而且气候变化有历史的问题,也有现实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历史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对发展中国家肯定是不公平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坚持为发展中国家代言,坚持让发达国家承担更重的责任,实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合理的,也是理智的。

您认为,在今后十年内,中国的环境治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目前环境恶化的趋势能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地方越来越富裕,它们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有所增加。这种治理目前主要是在治理水污染,因为中国用水越来越紧张,要建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另外,大气污染主要是要治理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减少尾气的排放;固体废物比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固体废物的处理也会纳入重要日程。

中国的环境污染会慢慢减少,到了一个节点的时候  现在已经连续两年能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有了双下降,但是生态破坏和恶化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候,一年或者十年破坏的结果,一百年都很难把它补偿过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