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环境

中国西南旱灾乃过度探采资源所致

北京一个非政府组织的环保专家指出,中国西南发生百年一遇的旱灾,直接原因是长时期没有雨水,但背后原因是长期忽略环境保护所致,呼吁国家拟定更严格的法规,要求公司企业对工业污染发放的数据。

2010年3月31日,地方政府在昆明阿旺地区为居民发水,缓解严重旱情形势下,居民用水危机。
2010年3月31日,地方政府在昆明阿旺地区为居民发水,缓解严重旱情形势下,居民用水危机。 图片来源:路透社/中国日报
广告

北京一个非政府组织的环保专家指出,中国西南发生百年一遇的旱灾,直接原因是长时期没有雨水,但背后原因是长期忽略环境保护所致,呼吁国家拟定更严格的法规,要求公司企业对工业污染发放的数据,采取透明度更高的措施。

公共环境事务研究所主任马俊说,西南这次发生大规模的旱灾,正好警惕当局,中国为了探采资源,已经到了极限,目前正对国家的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的反效果。公共环境事务研究所是北京一个专门从事研究河川污染的非政府组织。

马俊指出,自从去年9月以来,西南地区就没有下雨,这是引发旱灾最基本和直接的原因,但背后却存在多个导致天不下雨的因素。首先就是过度滥伐树林,以及地区全面性的环境恶质化,弱化了自然水源调节的机制。在最近数年来,一些制纸企业在该区移植多种非地区性的树木,例如桉树、橡胶树以及其他品种的植物,影响自然引导水源的能力。西南部的雨季和旱情并不罕见,但树林却拥有吸收过剩雨水的能力,而在旱季的时候,又可释放水源。但现在,整个机制已被弱化。

他表示,另一个问题就是西南地区水源的污染,因此不能用作食水及灌溉。

马俊说,温家宝总理一直说要确保人民不会断水,这是非常重要。现在灾区的食水需要从大城市输入帮补,但这只是临时性的紧急措施,长远而言,人民需要更好的水源保护。

这位环保专家说,灾区已经开始降下微量的雨水,因此部分地区的灾情已获舒缓,如果雨季按照正常情况来临,旱灾可望得到解决。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