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中国强调「有威慑,无威胁」的核战略

解放军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指出,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核战略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有威慑,无威胁」。这一特征体现在核战略性质上,就是:「是防御,非进攻」。评论认为:中国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实行的是「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完全排除先发制人使用核武器的战略选择。

(图片 : 路透社/中国日报)
广告

中国解放军报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核战略的最基本特征,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有威慑,无威胁。」由退休将军徐光裕撰写的评论又说,这一特征体现在核战略性质上,就是「是防御,非进攻」,中国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实行的是「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完全排除先发制人使用核武器的战略选择。

这篇文章发表在美、俄上周签署裁减核武协议之后,在此同时,美国和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对中国积极发展核武的动机,纷表忧虑和怀疑。中国在近年来致力扩充导弹库存,又发展更具移动力和先进的武器,并正生产新一代足可发射核弹的潜水艇。

但就算如此,根据五角大厦2009年的评估,中国的核武库存,大概只有100枚不到的长程导弹,远远少于美国或俄罗斯。美、俄双方上周同意将本身的长程核武导弹的数目,减至1550枚。

然而,反对美国裁减核武的人士认为,中国的核武力量将因此而趁机追上,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也呼籲北京提高军事开销的透明度,以及解释发展核武和传统武力的背后动机。

但徐光裕的评论文章强调,一些国外政客、学者和军界人士,出于各自的不同目的,指责中国的“核崛起”不仅威胁了头号核大国的亚洲利益,也威胁了周边国家,指中国核战略的能力和意图缺乏透明度,又指中国对核裁军和防核扩散问题不积极等等。徐光裕说:「这些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故意歪曲事实,就是对中国的核战略缺乏足够的认识。」

中国已经成功发展固体燃料推动的火箭,可用卡车运送,大大提高发射能力,比起过去液体燃料推动而需要放置在固定地点的火箭,更难令敌方侦察。中国也准备部署有发射核弹能力的新一代潜水艇。

不过徐光裕指出,这是「有威慑,无威胁」的特征。有威慑,是指中国的核力量是真实的、可靠的、有效的、与时俱进的,能在敌人的首次核打击后,确实具有并且让对方相信存在难以接受的二次核反击能力,从而起到慑止敌人对我使用核武器,防止核战争的发生。无威胁,是对无核国家以及虽然是有核国家但并不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国家而言的。中国政府明确宣布不会对上述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完全不必担心中国的核力量会对他们构成威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