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经济继续大幅增长但面临压力

发表时间: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表今年4月经济统计报告,证实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近期发展前景的评估走向。中国经济面临各种压力,其高增长发展势头出现疲累迹象。一方面中国经济受累于推出已达近两年的应对经济危机紧急措施带来的负面压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速度放缓,全球应对希腊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因素。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刚刚发表的4月经济统计,主要报告了中国深受通货膨胀与物价高速增长的压力情况。工业生产,外贸状况以及金融借贷继续呈上升的发展状态。但引发经济观察对中国经济抱有担忧的,正是诸多经济层面显现的消极因素。

从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即出口消费与国内生产方面看,中国经济确实遇到阻力。根据各种统计报告,中国出口业虽然还在进步,但已经不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总部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刚刚报告,世界主要经济国家的复苏势头放缓,尤其是欧洲受希腊金融危机连带,大部分国家都减弱了经济回升的力量。发展中经济新兴国家巴西与中国被预测将减缓经济增长的高速势头,虽然还不能说中国经济已经到达领衔高速的顶点,但世界经济放缓正在拖拉中国经济的后腿。这是因为世界经济乏力,无力支持中国出口。希腊经济困境导致欧元疲软美元上升,不仅世界商品价格因之变动,与美元挂钩的中国外贸成本也受到双重打击。中国今后贸易出现顺差减少的局面会更多,但因祸得福的是,对要求中国货币升值的压力也会相对减缓。

中国出口业其实不仅面临国际生产资源价格上涨,也受到国内价格增长的压力。劳动力价格提高,生产原料价格提高,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价格普遍在涨,成为中国眼下的国情。生产业,消费业的价格提升,显现通货膨胀的基本症状。中国政府连续大力发放银行借贷,流通领域额的活动资金达到空前的水平。原本救市措施是为了刺激国内市场的消费,但巨额资金直接刺激价格攀升而且货币实值贬低。最为典型的房地产价格病态疯涨,带动了很多生活消费品贬值升价。刚刚公布的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承认中国消费品价格出现大幅上升,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但保证价格上升,通胀状况仍然被控制在国家要求的百分之三上限以下。但是经济观察认为,一些日常消费的价格增长已经是成倍翻涨,单项远远超过通胀率的上限百分之三。

中国消费价格上升由多种原因造成,除了货币实际贬值以外,原材料,生产成本普遍涨价也是重要因素。今年中国已经遭受天灾气候,粮食收成前景不好,必然加重价格攀升的势头。这个状况的结果,纯经济角度看,当然直接抑制了消费。这也使得中国政府谨慎出台调整货币政策的措施,这也说明尽管中国房地产大呼泡沫危险,当局却并没有采取震荡手法医治,而只是向价格开刀。一时的效果已经出现,但在中国众多二级三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却更猛烈上涨。经济分析认为,中国金融政策为了维护经济增长的必须速度,不能够向真正决定房地产价格的银行借贷动刀。去年中国银行发放贷款96000亿元人民币,今年至少维持在放贷7500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金融机构在4月份发放新增人民币贷款7740亿元,高于3月份的5107亿元。这个数字也比去年四月借贷多出1822亿元人民币。

路透社的报道分析说,中国政府可能并不会立即出台调高利率,也不会明显减少银行发放贷款。因为各种经济环境要求中国继续扶持以水泥基建为主的生产活力。另外,刚刚推出的4月份经济统计报告工业生产继续前进增长,表明中国经济未来数月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一般认为,到夏天以前中国经济都会有较快的增长统计,而由国际环境和国内价格与通胀压力影响,经济放缓应当是下半年甚至年底的事。但无论如何,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