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解决朝鲜半岛危机看中国

发表时间:

备受关注的中日韩三国峰会今天在韩国结束了两天的会期,尽管日韩两国首脑利用此次峰会之际再度就天安舰事件向中国施压,寻求中国支持对朝鲜的行为采取措施,但根据出席会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会后记者会的讲话看,中国并未准备加入谴责朝鲜的行列。怎么看待这一结果,此次两朝冲突的形势发展会如何演变,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必荣接受了本台的采访。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刘必荣教授首先对温家宝在峰会后记者会上的讲话分析说,我们其实可以预期温家宝作这样的讲话,中国似乎并不打算加入日美,对朝鲜采取严厉的谴责态度,但这并不表示中国不有所行动。中国可以在私下给朝鲜增加压力,起码先稳住朝鲜半岛的局势不要升高到失控的地步,这是第一步,其次,才是给双方寻找一个解套的方法。因为韩国、日本和朝鲜都非常愤怒的时候,怎样在朝鲜不大可能认错的情况下替大家找到一个能够下台阶的办法,是目前中国努力思考但也许是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

刘必荣认为韩国选择在5月20日公布对天安舰沉没原因的调查结果是有所算计的,这一时间介于金正日访问中国之后和希拉里访华出席第二届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之前,其目的是预见到美国与中国将会在对话中谈及朝鲜半岛问题,韩国的这一打算耐人寻味。至于美国和日本的态度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美国站在韩国一边,日本也坚决谴责朝鲜,如此一来,本来因美军普天间机场转移事件而关系紧张的日美关系得以缓解。地位最尴尬的是中国,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国家当然希望在东北亚稳定当地的形势,希望外界了解中国的变化,不再象以往一样毫无条件地庇护朝鲜。可是中国目前所能作的事情有限,大批朝鲜难民、或者利用核武的威胁都不是中国所乐见的,全部的责任似乎都集中在中国身上,这也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外交难题。

有分析说,此次朝鲜半岛危机时是两朝冲突史上最为严峻的一次,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朝鲜是否会做出更为激烈的反应?刘必荣教授对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分析认为,朝鲜未来会做如何反应不是外界所能预料的,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完全要看中国背后的斡旋,看中国是否有办法展现其在区域的影响力,促使朝鲜作出某种程度的让步。

另一方面,在目前对峙的形势下,我们看到其实冲突各方还都是有所保留,为将来的谈判留有回旋的空间。比如美国,美国虽然强力支持韩国谴责朝鲜,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如一些极右翼人士的要求,把朝鲜放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黑名单内。中国方面,虽然表示对韩国沉舰事件表示哀悼,了解同情南韩人民,也表示注意到各国专家调查结果及各国的反应,但是中国目前仍然没有公开表明支持这一调查结论,这样做其实也是为将来与朝鲜谈判的时候留有一个回旋的空间。而在韩国方面,韩国虽然对朝鲜有很多的制裁,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起码在开城工业区的一些工厂好像还在运转当中。因此,目前各方都留有回旋的空间,就看最后的谈判最终各方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