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沧海桑田

导演向一民: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生存异常艰难

发表时间:

广告

在第六十三届戛纳电影节的人海中,我们有幸遇到了一位拍摄中国少数民族生活影片的导演-向一民。向一民先生来自北京。向一民曾是一名拍摄大型纪录片的知名导演。除了曾多次获得中国电视的最高奖项,还以其为英国电视广播公司拍摄的一部片子而摘得联合国颁发的大奖。

转型的过程中,一定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向一民向我们讲述了这一过程中的感受。

目前正在着手拍摄一部关于中越战争的影片:

五年前在世界庆祝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有幸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关于二战题材的拍摄。当时我负责的是中国的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拍摄过程中,我发现在收集史料的时候,我们缺失很多东西。有些史料我们竟是在日本的档案馆里查到的。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我想这些史料的真实事件对今后的史料整理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后来,我有幸去云南,接触了一群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的人士。这群人都曾因参战而受过特种奖,或是一等奖的,属于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在年轻时参加的这场战争,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了创伤,尽管他们并不承认战争对他们个人造成的影响。我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至今已拍摄了近一百个小时的素材。我希望通过对他们的拍摄,来了解人类是如何反省战争的。这部片子我打算一直拍下去,对历史的纵深度的认识、包括人受战争影响的张力、变化,它更能显现的清晰、准确。我希望把这部片子做的更好,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看到一部很有力量的关于战争的、关于对战争反思的、由我们这代人对战争认识的、有一个清晰判断的中国的纪录片。

作为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纪录片的导演,为何转型拍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故事片:

这大概源于幼时的一个梦想。文革开始后,父母下放到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那时,我接触到了湛蓝的天空及广阔的大地,充满了一种诗情画意。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对电影后面的神奇充满憧憬。后来有机会进入电影学校学习。以拍摄纪录片开始了导演生涯。

转型拍摄故事片其实是一种巧遇。我在拍摄越战题材的片子时,结识了我后来的制片人-仕夫柳。我到了她的家乡-云南的怒江,看到了神奇的山和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知子罗。说的是一个地方四个年轻人的成长故事。他们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他们产生的情感上的裂变。

如何看待少数民族影片的现状:

拍摄民族题材的影片困难重重。受到太多的制约。这种题材的电影都是低成本操作。它既没有宣传费用,也没有明星的参与。因此运作起来非常艰难。由于市场因素,少数民族的片子在中国国内得不到放映的机会。中国的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了,但是我们的文化却被一种所谓的繁华所包围。实际上,中国的电影是大片的时代。就是那么几个人,几个大公司在运作。我们这种小成本的空间很小很小。我们拍摄的几部影片尽管均得到电影局很高的评价,却在面对市场的时候,一败涂地。令人感到十分悲哀。没有一部片子收回了成本,它的生存异常艰难。

在法国,涉及同样题材的影片都会得到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是否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做一些帮助民族电影生存的事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