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广东核事故传闻与公民知情权

发表时间:

自从美国中文媒体本周报道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之后,香港媒体周二都对此一事故作出了大量报道,北京政府以及香港地方政府对此都作出了一系列声明,大亚湾核电站的股东中国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以及香港的中电集团也纷纷发表公告,对事件作出澄清。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各方声明在大亚湾核电站是否发生核泄漏以及是否对香港政府作出通告上说法不一,接下来,我们就综合法新社,路透社以及香港和中国大陆媒体的多方报道,向大家介绍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自由亚洲电台近日援引香港一名核专家的话报道说,离香港距离仅为五十公里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山个月发生严重核泄漏,危及公共安全。

香港媒体周二都对此事件作出了大量报道,中国官方以及广东大亚湾核安全部门负责人都作出公开表态,承认大亚湾核电站上月23日曾发生轻微核泄漏事件。中国政府一名发言人称,当天,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核心的一根燃料棒出现小洞,导致泄漏,反应堆冷却水放射性碘核素和放射性气体轻度上升,但没有造成其他任何影响。中国官方对外媒体中国国家广播电台等都报道说中国官方承认广东发生核泄漏事件,大亚湾核电厂的香港股东香港中华电力公司也于昨天周二凌晨向外正式发表声明承认有关事故。中华电力表示,核电厂二号机组反应堆冷却水发现放射性碘核素和放射性气体有轻微上升,初步分析一根燃料棒有微少洩漏,强调放射性碘核素会被完全隔离,不影响公众健康。中华电力还表示曾经通告香港政府。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母公司中国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周二却在其网站发表公告,声称并没有发生核泄漏事件,公告声称。粤港两地环境连续监测数据都显示,大亚湾核电基地及周边地区放射性水平与电站投运前测量的本底数据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公告还声称, 大亚湾核电站将本着安全、透明的原则,严格遵守国际技术规范,并及时向政府以及核安全咨询委员会通告。

虽然各方的声明都强调事故并不构成公共威胁,但是中广电网站发表的公告显然同其他声明略有出入,因为中广电的声明否认发生核泄漏,而各方的消息来源都显示,大亚湾确实发生过核泄漏,大亚湾核电厂安全谘询委员会主席何锺泰在接受查询时承认,5月23日核电厂员工替二号机组一个反应堆更换零件时,发现其中一根盛载核原料铀元素的金属燃料棒出现裂纹,并有小量核辐射洩漏。今天上市的南方都市报也引述大亚湾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的话确认了上述消息,这名工作人员还表示,核电站每隔十八个月进行大修,他们就是在上个月的大修中发现了核燃料棒的裂纹。也就是说,核燃料棒泄漏事故很可能已经持续了十多个月。尽管核泄漏事件本身也许按照目前的标准来衡量确实不足以给公众安全构成威胁,然而,是否承认发生核泄漏事故却存在本质的不同。

另外,就事故发生的原因,香港有媒体报道说,有可能是由于电厂在更换零件时,没有采用法国的原装配件,而是全部采用了中国国产的零件所致。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中法合资建造的首座商业化核电站,1994年投入运行之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标志性项目。核电站使用的技术以及设备完全来自法国,年发电量约为140亿度,其中有将近百分之七十输入香港。大亚湾向香港的供电合同将于2014年到期,去年九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香港特首曾荫权签署了供电延长协议,将供电协议延长至2034年,中国官方媒体对此报道说,这是中央对香港赠送的再一份厚礼。香港特首曾荫权特意感谢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爱与支持。香港政府与大亚湾核电站之间的微妙关系由此可见一斑。未来或许会告诉我们香港政府是否在接到核泄漏通告之后保持沉默。

大亚湾核泄漏事件也引发了媒体有关公民知情权的争论,大亚湾核电站在建造之前,当时还属于英国的香港就曾经担心中国对核电站的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前香港立法委陆恭蕙就此谴责说,公众有权获知事件的全部真相。而香港政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表态是否受到有关核泄漏事件的消息。香港明报引述反核组织长春社理事长黎广德的话谴责核安全监督委员会中港方代表监督不力,导致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而大亚湾核电站核安全委员会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何锺泰则辩驳说,由于相关事件不属于核事故,所以并没有向公众通报,他还表示,如果小事也对外公布,可能会引起公众恐慌。必须承认的是,在长期缺乏信息透明的国家,核电站如果主动公布发生核事故,即使涉及的确实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故,并不排除会引发公众恐慌。而相反在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国度,就另当别论了。

法国是世界上核能开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法国各大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时有发生,无容置疑,法国媒体以及舆论的严密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核电站事故透明度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