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中国社会矛盾与中国生产模式转型

发表时间:

本星期二法国各大全国性报纸有几篇关注中国的文章:回声报和费加罗经济副刊就北京与台湾在重庆签署历史性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撰文;费加罗还聚焦中国的社会冲突;费加罗还发表以“中国为何选择人民币汇率浮动”为题的专家评论文章;世界报对西藏企业噶玛桑珠被判刑十五年撰文强调,北京当局在西藏开始向温和派代表下手;解放报说,北京利用危机向希腊投资以期使其商品进入欧洲。

广告

回声报颜卢梭的文章强调指出,台海两岸代表通过长期谈判最终于今天在曾经短时间做过中华民国首都的重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但是,回声报说,两岸人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各有各的诠释。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下,初期,两岸总共将有800项货品在未来两年内分阶段撤销关税,其中涉及540项台湾产品,270项中国大陆产品。有分析认为,中国试图以这份经贸协议作为甜头,争取台湾民心,但是一些台湾民众认为,中国大陆试图以这种手段争取台湾大型企业对统一两岸的政治支持,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表示反对。

费加罗在头版头条位置图文并茂地刊出中国掀起的工潮,费加罗利用一整版篇幅介绍五年来,要求提高工资的工潮越来越高涨,特别是近几周以来,不俯首贴耳的新一代工人的罢工更为猛烈,费加罗疑问道,中国新一代是否会改变中国生产模式呢?

费加罗评论员皮埃尔卢斯林以“中国的社会问题”为题的社论指出,只要中国仅仅是世界制造厂, 那么,只需要从取之不尽的,逆来顺受的,廉价的和非熟练工种的民工当中榨取劳力便可以使经济无休止地运转下去。但是这一切都发生在金融危机之前,还是当欧洲和美国消费者仿佛有能力在广东,浙江或是上海地区无止境地购买古色古香和便宜的产品之际。

费加罗评论员文章强调指出,中国非常出色地抵制住了金融风暴,在经历了不够强劲的2009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在重振方案的鼓舞之下又开始腾飞。

如今既不是美国,也不是处于危机的欧洲能够吸收中国工厂的产品, 因此中国经济模式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应该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经济强劲增长,物价上扬,工人开始要求增加工资,年轻人不再接受才从贫困当中走出来的父兄当时所容忍的条件;特别是沿海一带的省份越来越先进,在当地熟练工人又很少,因此,在今年五六月份,社会矛盾与日俱增,每一次,罢工者所要求的条件又都获得满足。

费加罗评论员卢斯林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发展趋势, 但是这种演变伴随着有危险的经济转型,如果这种转型失控,将对当局提出严峻的问题:如何处理罢工的要求?如何避免自发性的运动?特别是如何阻止这些冲突别导致波兰共产党政权结束之际的团结工会式的自主工会的诞生?

在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有一亿五千万到一亿八千万民工,中国不会经历缺乏劳力的局势,从整体角度讲是事实,但是中国地方与地区去越来越难以处理各种非平衡,中国模式的重组,国家的自然发展以及社会的平和诸如此类,卢斯林认为,中国当局应该有所准备。
法国国家领导人及其官员生活方式水平降低,法国教职员工的焦虑以及世界20国峰会所抛到九霄云外的措施占据法国各大全国性报纸头版头条位置。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