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中国消费者能拯救世界?

发表时间:

中国统计局最近宣布,中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1%,高于此前预测的8,7%。统计局在其网站上解释说,这一变化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的增长和服务行业的改善。但是专家认为,尽管中国调高去年的经济预测,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放缓步伐。法国经济报刊回声报刊登文章指出,几周以来,各国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越来越强。由于中国经济在亚太地区起着火车头的作用,人们担心一旦中国放慢脚步,其他经济体有可能出现危机。

广告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出现突飞猛进的势头,年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十一点九。但是到了第二季度出现明显放缓的迹象。很多国际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要想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必须增加国内消费。可是当中国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消费者敞开了花钱的时候,政府又怕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以及普遍增长工资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终会遏制经济健康发展。在中国上海工作的年轻记者小陈对费加罗报记者说,我父母一天到晚对我说,不要花太多钱,要攒点钱。但是年轻人却管不了那么多。现在中国变了,商店里有如此多的商品,这是以前没有的情况,怎么可能阻止年轻人去消费。费加罗报的文章指出,如果说小陈在他父母眼中不是好的典范,可是对国家来说,他可是一个消费模范,中国奇迹如果要继续下去的话就必须多一点这样的年轻人。中国目前的经济模式过于聚焦在工业生产和投资上,而国内消费严重不足。法国一家银行的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投资支出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这个比例实在太大了,已经达到极限。目前中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采取了很多措施,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放缓工业的脚步。七月一日,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包括新的订单指标,库存指标,生产指标,供货商交货指标和就业环境指标均显示中国制造业正呈下降趋势。经济学家根据这一现象调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并认为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但是中国经济的放缓又引起国际市场的不安,人们担心这一放缓将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而世界经济如果不能尽快复苏,又反过来会影响中国经济。怎样才能避免恶性循环呢。中国的消费者小陈就是解决办法。费加罗报指出,自2005年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决定将重点放在国内的消费上。最近数月以来,中国更是出台多项促进消费的措施。增加国内消费就得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中国政府决定调高全国二十个省的最低工资水平。改善医疗保险制度,享受医保的人数逐渐增多。1999年,没有一个中国人享受医疗保险,今天有百分之九十的城市居民享受医保,中国政府打算把这一比例提升至百分之百。政府同时出台遏制房地产投机的政策,鼓励消费者多消费少存钱。文章指出,中国潜在消费力大的惊人,首先,年轻消费者就是一个巨大消费市场。他们对高科技新产品因特网具有独特的喜爱,这些人一般只将他们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存起来,其余的全部消费掉,有的‘月光族’甚至一分不留。而其他年龄段的民众存款率约为工资的百分之三十。专门负责调查中国消费趋势的国际咨询师昆那尔辛哈(Kunal Sinha)对记者说,中国年轻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和商品短缺,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总认为明年会比今年挣得更多。除年轻人外,女白领和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也是市场瞄准的消费群体。女白领对名牌的追求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为买一款LV的包不惜跑好几公里的路程。而五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的工资和退休金自1978年以来增加了三十倍,他们又有很多时间,因此这些人也是商店的常客。据国际调查机构调查,百分之八十四的北京市民和百分之九十六的上海中老年市民经常逛商店购物。文章指出,中国当局还应该挖掘那些被经济增长遗忘的中小城市以及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据芬兰经济学院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一些偏远省份,如黑龙江,山西,内蒙和西藏等,这些地方比上海北京要落后十年。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经济学家认为,这一转变还需要三至四年的时间,如果转变顺利,中国消费数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就会从现在的百分之三十五上升到2014年的百分之四十。这就慢慢会赶上美国的百分之六十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