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面临新的挑战

发表时间: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宣布,中国2010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达10.3%,低于第一季度11.9%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经济刺激支出继续逐渐减少,而政府对银行贷款和房地产投机行为的调控则开始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虽然GDP增长率的放缓的事实及幅度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但由于有迹象显示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力度的不断减弱可能正在损害全球经济增长,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特别是拉丁美洲和非洲资源丰富的国家都有赖于中国日渐扩大的市场,美国和欧洲等成熟经济体则将中国作为出口市场,也是新的投资目的地。中国经济增长一旦减缓,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事实上,类似中国这种"爆炸式经济增长"并不被海外的一些经济学家们看好。路透社就引述有关的统计:1985年至1995年这10年间,经济增速排名前10%的国家,在下一个10年间仍能保持这一纪录的机率仅为18%。截至2007年的30年间,中国的年增长率超过8%。近五年,尽管其富裕的贸易伙伴陷入衰退,中国的增长率仍加速至10%左右。但这种理论以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受了经济虚弱的痛苦时期;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快速增长的韩国伤痕累累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经常经历爆炸式增长阶段,极少能持续一代人以上的时间,且有时结局很差。

7月初,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官员曾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全年仍将增长9.5%左右。路透社援引专家的评论和预测也认为,不仅中国的汽车等高消费放缓,居民的中长期住房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增速等也都是处于放缓的趋势,再加上出口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长放缓的大局已定。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引发一些人士的担忧。路透社引述一些海外的分析指,在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勉强维持经济增长之际,中国却在打压房地产,许多投资者因此担心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更急剧的放缓;也有分析预测,欧元区债务危机会在不久后对中国出口产生更明显的负面影响。

其实,除政府的干预性政策之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还由于中国国内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国内工资上涨,而其他国家工资较低使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出口国更难维持快速的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改变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之际,劳动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而随着中国即将步入老龄社会,适龄劳动人口持续了约35年的稳步增长也将结束。

不过,也有一派观点认为,没有必要夸大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官员就表示: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更明确地提出:"中国一直保持的经济增长率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原因是中国不能再继续资源密集型的发展模式","更多经济增长应来源于科技和创新的未来走势,中国目前需要适应出口和基建业重要性下降"。

综上所述,在中国经济出现增长趋势减缓之际,中国政府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以控制经济发展轨道就显得极为重要。事实上,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更应该是,确保经济放缓的过程是逐步和可控制的,避免过于急速的放缓所可能带来的破坏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