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工人运动扩展海外

发表时间:

中国工人维权意识日益高涨的情势,当前不仅在中国持续蔓延,同时也延伸到了国外。据法新社报道,8月5日至6日的夜间,在瑞典距离北极圈160公里的斯图吕曼市,约有120名大老远从中国跑来采收浆果的季节工人静坐在工路上抗议,手里举着写着“HELP”或是“SOS”几个英文大字的标语牌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据悉,整个示威活动都在瑞典警察的监督之下,和平结束后,他们被警方带往斯图吕曼市的社福接待所休息。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据了解,在进行示威活动之前,这批中国工人步行了15公里,才从工作的果园来到斯图吕曼市。那么是什麽动力促使他们长途跋涉并组织抗议的活动呢?按照斯图吕曼市社服机构负责人阿斯皮伦女士的说法,虽然有语言沟通的障碍,但大家还是了解中国工人要求调高工资。

每年到了浆果成熟的季节,就会有数千名主要来自泰国的亚洲工人,透过中介公司,来到瑞典位于北极圈附近的果园帮忙采收,挣取比国内高出数十倍的工资。不过,有时果园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很糟,加上工人们必须自己负担来回机票、住宿,以及当地交通的花费,若以去年为例,瑞典多个工会表示说,因为浆果歉收,大部分来自亚洲的季节工人,最后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欠债回国。所以,今年劳资双方首度签署了特别合同,以保障季节工的最低工资,为16,372克朗,约合1,745欧元。这笔数目看来不少,但扣除上述自费的金额后,其实所剩就不多了。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120位中国工人为什麽会站出来抗议了。

确实在欧美先进国家,粗重艰苦且工资又低的工作,常常落在外籍劳工的身上,有时他们的工作条件更是外界难以想象的。今天120名中国工人挺身而出,他们的诉求能不能如同中国近期一系列罢工潮,以加薪告终,我们目前无法得知,但至少这是一个起步,并凸显出海外华工所面临的困难。

中国工人维权意识的高涨,决不容忽视。因为新一代的中国农民工,对抗恶劣的工作条件,勇于说不的精神与行动,才能转变原本全由雇主一方决定的局面,这又特别是在中国境内。也就是说,中国众多工厂的权利平衡正缓慢地向工人这方倾斜。

不少分析认为,中国工人加薪是以牺牲企业利润和增加消费者成本为代价,似乎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但也有评论指出,这种想法忽视了更重要、更积极的一方面。因为,通过更加广泛、公平地散播中国惊人的经济发展成果,提高劳动者收入,中国的国内消费将得到提振,长期困扰世界经济的失衡问题也可得到纠正。

另外,专家们指出,如果中国想要建立一个由消费驱动的新增长模式,就必须找到一个能将更多国民财富分配给劳工阶层,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渠道。目前在中国这不仅仅是受到政治因素驱动,也将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自然改变的驱动。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劳动人口流动性也势必出现结构性的改变,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国际劳工权益与平衡分配的结构,将是各国政府未来的一大挑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