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专家分析舟曲县发生严重泥石流的缘由

发表时间: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RFI
广告

8月7日,中国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了泥石流,造成两万多人受灾,死亡近千人,还有多人失踪。灾难发生后,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发生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天灾还是人祸?在今天的环境与健康专题节目时间,我为各位综合部分专家的观点。

中国地质专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舟曲发生泥石流有多种原因,首先,连续强降雨是重要原因,第二,舟曲县本就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地质结构很不稳定,但极端天气下,灾后次生灾害的预防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灾后大型工程的建设引起了当地地质结构的松动,甚至是堵塞了泄洪河道,形成了堰塞湖,沿途随地倾倒了很多工程废渣,这些废渣在强降雨条件下,很容易垮塌并被冲进河道,堵塞泄洪河道。最后白龙江上游兴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开挖施工导致当地地质结构松动,很容易诱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据专家介绍,舟曲以前被人们称为是陇上小江南,但是数十年来,这里的生态状况发生巨大变。

第一财经日报指出,舟曲真正遭到破坏是近50年的事。1958年“大跃进”时期,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此外,因修路开挖山体,导致岩体松动,引发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中国水利专家刘树坤指出“舟曲发生的泥石流是一种突发的局部性自然灾害。虽然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近年来这种灾害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他认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同时又是生态脆弱地区。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很容易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地质学家范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白龙江两岸都是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域,舟曲县北面这次发生泥石流的一共是三条沟,其中一个叫三眼峪,这个白龙江沿岸从舟曲县往下大概17公里的地段实际上集中了很多威胁比较大的灾害地,三眼峪一直都是泥石流沟,历史上多次发生泥石流,而且舟曲县也不是第一次遭受泥石流的破坏。泥石流一个最重要的起因就是强降雨,加上其他的一些基本条件就会形成泥石流,这次降雨量规模很大,可以说历史上最大的,它的泥石流规模也很大。90年代专门对舟曲县的防范、治理做过一些工作,搞过一些工程。

但是建设的过程没有达到最初设计的要求。另一个问题就是预警机制,外贸缺乏良好的预警机制。因为泥石流跟暴雨有关,暴雨下了两个小时泥石流才下来的。在强降雨的过程当中是需要做出一定预警的。还有,在泥石流可能通过的区域,一般是需要留出一定的排洪道,包括一定的泥石流排导的工程。但是现在看,这方面做的很不完善。最后,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展,很多建筑都是修在有危险的区域里面的,一旦泥石流下来会给他造成严重的毁坏。因为城市扩展,有些不适合建筑的区域也修了很多房子。当然泥石流下来就会造成很严重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