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听众之音

姚中祥来信和李明来稿

发表时间:

最近,一位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江苏盐城分公司工作了15年的姚中祥先生与本台联系,讲述他工作15年,给千万个客户送去了保险保障,可是自己却面临着年老、疾病和被保险公司逼着离开的处境。他写了一封信介绍情况,信的标题为:“保险员工,没有保障。一个在中国人寿保险盐城分公司工作了15年员工的凄惨境况!”在今天的听众之音节目中,向大家播出这封信,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下面就是姚先生来信的全文:

广告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名叫姚中祥,目前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盐城市分公司收展部的一名收展员。我是1996年7月8日看到当时名称叫中保人寿保险盐城分公司在我们当地报纸、电视上刊登的招聘广告去公司应聘,经过一周的学习、考试和三个月的试用期后,于1996年9月份正式成为中保人寿盐城市分公司的一名保险业务员,后担任高级业务员和业务主任,由于自己工作努力、勤奋,1998年8月公司把我安排到新成立的售后服务部保单保全组,并且担任售后服务科保单保全组的负责人,牵头主抓售后服务工作,主要的工作职责是负责盐城市公司营销部所有“无主保单”的售后服务维护、与盐城市农业银行保险费转帐等方面的工作,有着与保险代理人佣金制不同的基本工资和年终奖金以及公司专门给我们售后服务部门制定的售后服务管理办法。

2003年10月份,我们保单保全组中的7人又被市公司调入新设立的收展部,公司领导安排我协助组建成立收展部门的工作,同时仍然从事着“无主保单”等售后服务方面的工作,每天按时考勤上、下班,有专门的售后服务科办公室,发给我的上岗证、工作牌、工作证等证件,在平时的工作中,公司的领导无论是在大会还是小会上都是称呼我们是员工,发给我们的也是工资和奖金,直到今天公司在招聘大会上还是说在招聘员工。在这近15年的工作中,我非常热爱寿险事业,忠诚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直都较好地完成了公司安排给我的各项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多次被公司表彰奖励,1999年还被推荐为公司“十佳员工”,同时还被公司推荐到江苏省总工会表彰为“江苏省再就业先进个人”。

可是如今,公司却不承认我是公司的员工,不给我交纳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我从1996年进入中国人寿保险盐城市分公司工作已近15年,自己也从当初的20多岁的年青人,到现在40岁出头的中年人,一路风风雨雨和中国人寿同舟共济,给千万个客户送去了保险保障,可是自己却面临着年老、疾病和被保险公司逼着离开的处境。现在保险公司千方百计地把我推向保险代理人,为了达到把我推向保险代理的目的,公司还冒用我的名义在2008年5月签订了《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合同(B)》,想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规避国家的〈劳动合同法〉,不签定劳动合同,不给我交纳社会保险,同时还在工作中给我各种刁难,不发给我服务的客户清单,用各种所谓的业务考核来硬逼着我自己要主动离开。由于公司从1996年就每个月在我工资中扣下了保险金,后来我才知道,只是给我交了公司内部商业性质的保险,所以如果我一旦离开公司,公司也只是退给我办理的商业保险的现金价值。

由于我已经人到中年,再找工作是非常的困难,一旦被保险公司逼得离开了,我的生活来源以及今后的养老、医疗等都失去了保障。作为一个世界500强的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盐城分公司不顾我在公司10多年工作的事实,任意践踏我的劳动保障权利,剥削我年青时的劳动能力,等我现在逐渐年老体弱就想一脚踢开我,这样的行为无论于理于法都是非常不应该和违法的,所以我恳请您们能帮帮我,支持我!

是否需要我提供其他材料,可以告诉我,我有很多资料!
姚中祥
2010年7月25日
QQ:154518424
邮箱:yaozhongxiang@sina.com

联系电话:15805104499

姚中祥先生上告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却两次败诉。他非常无奈又愤怒,他说不想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富士康”,他有一个三口之家和70岁的老母亲,他相信法律的天平一定是公正的!
本台希望姚中祥先生能够得到其它媒体和社会的声援。使他的问题能够得到合理解决。

节目播出后,姚中祥先生8月15日给本台的电邮信:

尊敬的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编辑、记者:

您们好!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收听您们的节目,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7月25日写给您们的信,竟然在今天节目中播出来了,当时听到女播音员那浑厚有力的声音,一字一句播发我的信时,我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感动。有三个方面是我没有想到的:一、没有想到自己只是中国13亿多人中的一个非常普通的老百姓,而您们是远在万里之外法国的一个新闻媒体,能报道我写给您们的信;二、没有想到的是我7月25日才写给您们的信,今天也就是8月15日就能报道出来,速度之快,工作效率真的是太高了;三、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们中国国内,我曾经向多家新闻媒体反映我的情况,却没有一家新闻媒体敢于和愿意报道,虽有一、两家愿意给我报道,却要求我先交上好几千元的费用。我是眼含着激动和感激的泪水,听完您们报道的,虽然您们是一家国外的媒体,不可能直接给我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能有您们公平、公开、公正的新闻媒体的正义支持,我心里面就宽慰多了,在我们国内,象我这样的普通老百姓,遇到问题不能给以解决,甚至连给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真的是很气愤和难受!

所以我想再次恳请并通过您们,给我以支持和帮助,也希望收听到节目的有正义的其他国外、国内新闻媒体、记者,能够报道和采访我的情况,我可以提供更多详细的资料和证据给您们。因为在我们中国,全国目前有290万象我这样的被保险公司利用天天给别人送去保险保障,自己到头来却被保险公司不承认是员工、没有办理任何社会保险的一群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的人员。

最后,希望能把我的联系方法重复几次,我的手机号码是:15805104499。另外最好也可以把我的网络QQ号码:1499045788告诉大家,希望能够加入进来,相互交流!并给我以帮助!谢谢!

 

下面播出署名李明的听友在5月17日向本台发来的一篇文章:

“ 江鱼”何其多?

从前的从前,江河里有很多的鱼。人们要捕捞到江河里的鱼只能用网撒,要吃到江河里的鱼,除去网撒外,就是等到旱季的到来,江河之水渐渐退去,水位降低,连通江河的小溪小河逐渐逝去,水小了,水浅了,用最落后最原始的捕捞工具捕捞,尽管工具原始落后,总能捕捞到很多的鱼。那时没有人养鱼,人们不懂养鱼技术,因为江河里的鱼实在太多了。旱季将要结束的时候,正是小河小溪水最浅最清的时候,鱼最少的时候,一阵春雷过后,一场春雨过后,江河里的鱼就回游到小河小溪里,繁殖后代,这也是拿鱼的季节。雨季来了,雨水连绵,江河丰满了,小河小溪丰满了,绿油油的稻田丰满了,这正是鱼儿们繁殖生长的季节。鱼在江河里生长,在小河小溪里生长,在稻田里生长,等待着旱季的到来,等待着人们的捕捞,等待着人们的享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后来炸药出现了,农药出现了,化肥出现了。起初,在江河里放上一炮,鱼多的时候,可以用马车拉,少的时候也有几十斤。几年过后,沿江放上几十炮,运气好的话,能炸到几斤鱼,运气坏的话,空手而归,得不偿失。自从有了农药化肥,水稻田与小溪小河就成了鱼类的地狱,水有毒,鱼喝了水顿时死去,虫豸有毒,鱼吃了虫豸即刻毙命,泥土坚硬,泥鳅黄鳝钻不进去了。古人批评竭泽而渔,其实竭泽而渔还是很有良心的,至少还有一些鱼潜藏到泥淖里,不致斩草除根断自绝孙。

人们在炸药炸不到鱼的时候,发明了触鱼器。自从有了触鱼器,不论多么聪明机灵的鱼都没有藏身之处。人们背着触鱼器在小溪小河里触鱼,鱼躲在泥沙里,只要带电的触杆在水中一点,可怜的小鱼便从泥沙中翻出,束手就擒,乖乖地落入网兜里。人们把发电机放在小船上,沿江而下或溯流而上,一路触来,触杆不停地在水中放电,只要水中有鱼,不论老少,不论雌雄,一律肚皮朝天。小时候听老八路讲鬼子扫荡厉害,如今用触鱼器触鱼,对鱼来说,比当年的鬼子不知厉害多少倍!一条小河小溪上,难隔三五天,就能看到触鱼人身影;一条江河上,载着发电机的小船,恰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试想当年的鬼子有如此穷追猛打赶尽杀绝精力吗?如此不留余地,鱼儿们还有容身之地吗?还能生殖繁衍吗?能不断子绝孙吗?

然而,鱼并没有因此而灭绝。人类到底是智商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江河溪流的鱼被赶尽杀绝了,鱼塘水库里的鱼却成倍增加了。人们到处开挖鱼塘,开始割草养鱼,产量不高,近年普及了饲料养鱼,生长之快,产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江河溪流里的鱼要长大,少说要两三年,如今用饲料喂养,只需几个月。从前一条小河全年的产量,竟不如现在两三亩水面的鱼塘。鱼产量的翻番比国民经济的翻番要迅速得多,但质量却在不断下降,就如同饲料鸡身体肥胖,吃起来却味同嚼蜡;又如同如今的少年儿童天天吃激素,天天吃饲料食品,天天吃化肥农药产品,一个个长得象橄榄球似的,看似健壮,实际却很虚弱,打架斗殴远不如从前的小孩来的有力。饲料鱼也是如此,看起来鲜光肥壮,十分诱人,但入锅散,入口即化,如同吃树枝柴草一般,没有半点鲜味。

有钱人最反感饲料鱼,总想吃到江鱼,江河里的鱼,原生态鱼,即使价格是饲料鱼的十几倍,也毫不吝惜。于是沿江傍河的餐馆就打出供应“江鱼”的招牌,招引富贵食客。踱进餐馆,鱼池里肥壮的“江鱼”悠然游动,不知大祸之临头。哪来如此多的“江鱼”?不是说江河里的鱼被赶尽杀绝了吗?是的,江河里原生态鱼确已赶尽杀绝,那餐馆里的“江鱼”又是哪里来的呢?是从鱼塘水库里逃出来的。雨季降临,大鱼滂沱,江河横溢,鱼塘水满,坝垮堤崩,各种鱼类,呼朋唤友,纷纷外逃,流入沟渠,汇入江河。它们来到新天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享受着自由的鱼生,然而逃脱不了触鱼器的厄运,它们又被高价卖进餐馆,高价喂进食客的肠胃。其实它们不是真正的“江鱼”,只是喝了几口江水的“江鱼”,就如当年的知青下乡到农村,当上一两年的农民,镀上一层金,自以为是农民,然后回到城里,就冒充农民,其实是披着农民外衣的农民。这“江鱼”也是如此,自以为是“江鱼”其实只是在江里喝了一回水洗了一回澡,实际依旧是饲料鱼。难怪食客们吃着“江鱼”,味道比饲料鱼好不到哪里,远不如从前的味道。

从今往后,人们要吃到原质原味的江鱼,那只能象歌曲里唱的那样:往事只能回味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