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日本首相菅直人和他的17名内阁大臣、以及政府各部副大臣、政务官在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日都没去参拜东京靖国神社,是1978年日本政府厚生劳动省几名官僚与靖国神社合谋,在靖国神社内250万战争死难者灵位中加上二战甲级战犯名字合祀,中韩两国开始反对日本首相参拜的外交纠纷发生以来首次。

广告

韩国各大传媒以极大的篇幅报道,并高度赞扬了菅直人政权这一“30年来的壮举”。日本传媒留意到,中国也报道了,一些主要传媒还突出报道菅直人在8月15日第65回“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对侵略亚洲国家表示反省与道歉的发言。

但在日本,当天仪式上无论是天皇还是菅直人的发言都不令人觉得有新意。天皇致辞时说“回顾历史,经常祈祷不再参战,与所有国民一起对卷入战争、倒在战火下的人们表示由衷地哀悼。祈愿世界和平与日本进一步的发展。”菅直人致辞时说:“上次的大战中,日本对很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人民施加了很大损害和痛苦,日本深刻反省的同时,对牺牲的人们及其家属表示诚挚的哀悼之意。”95年日本战败日,社会党的前首相村山富市发表对亚洲各国反省与道歉的《谈话》,每届政权改头换面沿用至今,包括01年起执政5年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

其实今年唯一不同的就是大臣全没去。这不仅因为内阁官房长官仙谷由人事先向大臣发出自律的忠告,而且执政民主党的选票与遗族会没什么关系。再加上菅直人政权经过7月参议院选举大败很脆弱,实在经不起外交纠纷,在9月14日民主党选举党代表前,现在哪个大臣去参拜都有落井下石之嫌。

日本右翼早已预测今年战败日靖国神社门庭冷清,以为“外国和尚会念经”,于是邀请了欧洲极右政客访日参拜,希望引起日本社会关注。但右翼势力大概没料到,结果日本传媒、舆论都不关注,说明现在靖国神社的最大危机还是主流传媒、舆论的沉默趋势。除了倾右报纸《产经新闻》发表过两篇批评大臣不参拜的社论外,包括倾右大报《读卖新闻》在内,其它主要传媒都未表反对。

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的自民党前首相安倍晋三对传媒要他评论大臣不参拜的现象时也避重就轻。他说:“如果是自己判断不参拜那就算了,如果是官房长官的方针,那就触犯了个人信仰的自由,就是问题”。安倍是鹰派人物,但他接替小泉出任首相的期间倒是没参拜靖国神社,给后来的首相开了先例。以反华著名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评论大臣不参拜时也只说“懒得讲,百岁老人连家人都不管,这个国家这样下去会完蛋。”

民主党或者说菅直人政权发放的不参拜“气球”探测到了并非难过的政治坎。连日,日本右翼在网络上谴责大臣不参拜、印刷了宣传小册子街头发放,显示了少见的危机感。

以今年出席追悼仪式只有1名母亲、41名妻子的遗属凋零情况看,靖国神社问题可能在日本开始过时。今后是否再兴,既与中韩是否不让日本忘记的外部环境有关,也与日本年轻人自我认识的内部环境有关。官方电视台NHK战败日前播放一个专题《上色的恶梦》,把二战各国的黑白录像上了色,其中有日本攻击美国珍珠港和少量侵略中韩的记录。节目邀请一群年轻人来讨论,大部分人看得目瞪口呆,承认他们一直以为日本是二战受害国,因为从小只知道广岛、长崎是原子弹被害城市。不难想象,今后国际化形势中,缺乏竞争性的日本年轻人容易有被害感,他们会不会生出民族情绪促使年轻政客去参拜靖国神社仍难预料。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