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新闻自由

大陆学者赴台交流谈内地网民的生存之道

由龙应台文化基金会主办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系列沙龙的首场活动,“网络上的反对派  从草泥马儿歌谈起”,8月14号在台北举行。由于原定的主讲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的赴台手续未能拿到,而无法准时与会,改由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与《南方人物周刊》的高级编辑徐列登台演讲,和台湾读者交流有关大陆整治网络低俗之风的话题。

youtube.com截图:草泥马之歌
youtube.com截图:草泥马之歌
广告

据台湾《中国时报》的报道,两位学者围绕着近年来在大陆网络爆红的“草泥马”儿歌,以及崔卫平教授的相关评论文章为主题,讨论大陆网友是如何在受到政府强力管控的情况下,以及网上交流不断遭受干扰乃至关闭的环境之中,进而发展出一套中国大陆网友特有的应变之道。徐列首先对外界所关注的“反对派” 概念作出解释说,大陆传统媒体根本不会出现“反对派”一词,即便如《南方周末》等经常发出不同声音的媒体,顶多也只能称为是“自由主义” 的,大陆媒体在中共的长期掌控下,“只能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寻求一些变化”。

徐列介绍说,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微博的使用人数大为增加,还有大量网友互相切磋“翻墙”心得,并越过大陆官方的强大防火墙使用推特等等。就在这样一种“全民记者”的环境下,任何一条消息都会立刻在网上广为传播,既便那些被称为“五毛党”的网评员们拼命删除文章,也是抓不胜抓。或许正是因为太难管了,大陆政府去年展开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不仅将新浪、百度等大小网站通通列入扫荡名单,甚至就连豆瓣网站上的一些左派团体,什么“支持毛泽东小组” 和 “讨厌说共产党的坏话”小组等,也一并被迫解散,此举也被网友们笑称为是,政府方面不慎误伤了“友军”。

报道又说,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反低俗”活动的持续进行,那些网络空间被剥夺的网友们,很多便成了“反对派”,以南美洲动物羊驼为主题的“草泥马”儿歌更曾风靡全国,各种网络用语如“河蟹”(意为“和谐”)、与四大神兽等纷纷出笼。针对在大陆网民中广为流行的此类“网络谐音”现象,张鸣教授解读说,这些网管们根本看不懂,而网民却大量使用的网络隐语,已经成为如今大陆网络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与此同时,张鸣和徐列都认为,虽然中国大陆的网管仍然很严厉,但是,广大网友已经渐渐成为一支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力量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