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传真

房地产霸权祸害香港与中国大陆

发表时间:

多年来,房地产霸权的幽灵在香港上空徘徊。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今年以来,香港楼价比一年前上升近三成,名列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之冠。在发展商、政治权力、媒体等环节建构下的地产霸权领航之下,部分香港人为了一个居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香港地产霸权模式也向大陆延伸,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都有香港房地产商的身影。

广告

香港人高风险买楼的方式,举目皆是,即使一辈子当房奴、付贷款,一般三至四人的家庭居住面积,也只有四百多呎,只及新加坡家庭居住面积的一半,而且沉重供楼负担往往会将小市民推向命运的死角。

房地产商强大的资本,结合政府偏重商界的保护政策,包括默许一些弄虚作假的销售手段,来欺骗消费者,使香港的房地产买卖往往成为不公平、不道德的交易。特区政府袒护房地产商政策的背后,又是政府管治思维因循的表现,因为每一年,有关土地买卖及楼宇交易等的收入,占了政府总收入的最高比例,等于另类税收。

在官商利润互生互长的结构里,香港普罗百姓就只有忍受昂贵房租、买高价楼,将“居住”这一人类基本需要,看作是炒卖的一部分,搭上了地产霸权这艘大船。护送这艘霸权大船的还有大众媒体,地产商也悄悄渗透到媒体编辑部,左右独立新闻采访和评论,剥夺市民的知情权。由于香港地产广告占了主要报纸广告收入三成至五成,因此地产商往往以广告的一进一出,作为左右媒体的武器,形成寒蝉效应。香港一家率先报道地产丑闻的媒体主管透露:该地产集团的公关与高层就曾约媒体老板和总编辑私下饭局,要求停止报道,当遭到拒绝后,该媒体立刻失去了八位数字即千万计港元的广告收入。

香港地产霸权模式也急速向大陆延伸,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都有香港房地产商的身影。他们将香港的房地产模式带到大陆,使房地产事业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今年两会上,就有代表批评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出让的收入,并指出,部分西部城市全年的土地收入超过一百亿,占总收入的五成以上。这种模式,和香港政府依赖房地产业的情况非常类似。

面对地产霸权无孔不入的侵略,近年香港社会反地产主义的声浪急速升温,连精英领导阶层,像行政会议召集人、盛传会竞逐下任特首的梁振英也多次在报章撰文,指出香港老百姓正陷于居住问题的囚笼,为竞选特首争取民意而作准备。事实上,当地产发展的霸权模式走到疯狂地步时,也是社会上各种力量要联合反击的时候。高地价和高房价已妨碍香港经济多元化,使经济往炒卖集中,不利可持续发展。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