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学者呼吁全国人大不要立法禁止设立人大代表“个人工作室”

8月23日,《代表法》修正案首次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该法施行18年来的首次修改。草案中明确规定代表不得设个人工作室。草案建议增加规定,代表不脱离各自生产和工作岗位。就此次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表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是代表履职的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班子,代表不设个人工作室。”这一修法建议,引发了中国学界和舆论界的反对声音。

中国人大会议会场。
中国人大会议会场。
广告

北京学者、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提出,这一修法动议,是对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近两个月试行专职人大代表并设专职人大代表工作室的高速立法反应,“在中国当代立法史上也是罕见的”。

王占阳曾参与罗江县设置专职人大代表试验。

他介绍,罗江县的这一实验,“实际是一种过渡,一种暂时的双轨制,将来是要通过选举而并轨的,是要并轨到常委专职化或大幅缩小人大规模后的人大代表专职化。”

而专职代表或专职常委是否设个人工作室,这也应当允许探索。人大法工委官员说的,“中国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是代表履职的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班子”,并不能构成否定个人工作室的充足理由。

罗江县的实验中,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县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是个人工作室的大本营,并不是以后者否定了前者。

实践中,县级人大代表或常委要联系本乡镇的选民,既不能天天住在县城里等着选民到县里来,也不能在本乡镇连个比较固定的接待地点都没有,让选民很难找到他。“所以,设立个人工作室,实际只是便民需要,是代表为民服务的需要,实在不应予以禁止。”

王占阳提出,急于以立法方式禁止这种改革试验,很不合适。他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能够积极慎重地对待罗江县的政改试验。“不要在政体改革上与主流民意对抗,不要把合法的改革变成非法的”。

他认为,罗江县试行专职人大代表并设专职人大代表工作室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积极稳妥的试验,理应予以鼓励。
而现状是,罗江县这种为人民服务的改革试验刚刚冒头,人大常委会就以“粗糙的理由迫不及待地将其扼杀,只会使人大常委会、执政党的公信力受到伤害”。
他说,“真正深层次的问题是:究竟是要真心实意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兑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承诺,还是只想以“完善”的名义使人大继续花瓶化?”

王占阳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慎重地对待罗江县的改革试验,适应全国人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热切希望,“不要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与全国的主流民意相对抗。”

他说,坦率地说,全国人民现在都在看着这件事,“继续忽悠人已经不大可能有效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