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法国教育部中文监察员白乐桑教授:“汉语热” 不是一时的时髦

发表时间:

中国不再遥远,汉语没那么古怪。法国中小学开学在即,汉语再度成为初高中学生外语学习的热门。如何解释法国持续不减的“汉语热”?法国目前的师资力量可否满足这一迅速增长的需求?就这些问题,本台采访了法国教育部负责中文教学的监察员、法国国家东方语言与文化研究所教授M. Bel Lassen 、白乐桑先生。

广告

法广:去年学习中文的初高中学生达到了两万六千人,今年这一数字还将增加,是吗?

白乐桑教授:今年的数据还没有收到,因为还没有开学,但可以保证今年汉语学生还将上升,从两万六千六百名增加到两万八到两万九千名。这就证明了,这几年的汉语热不是一种一时的现象或是所谓的时髦,而是比较彻底的趋向。

法广:如何解释这样一种持续的兴趣呢?

白乐桑教授:主要有几个因素。首先,与法国的文化背景有关。法国是汉语研究和教学历史最悠久的国度,因此,无论在高等教育方面,还是在中等教育方面都比较领先。高等教育方面,法国最早创设了一个汉语教授席位;中等教育方面,法国很早就意识到在初高中开设汉语课的重要性,这是其它国家近几年才意识到的。其次,是中国在各方面的地位、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文化交流、旅游业方面等等。第三点,是全球化的(推动)。我所说的“全球化”,是指青年今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流动,全球的流动,无论是寻找实习的机会,还是留学、就业。最后,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学习者的个人特征  把学习中文作为一种挑战  这是心理方面的动机,愿意学习别人没学过的东西,愿意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

法广:学习汉语的学生近些年大幅增加,那么,目前,法国的师资力量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吗?

白乐桑教授:其实比较困难。举一个很具体的例子:在刚才您来电话时,我花了两、三个小时  昨天也是同样  忙着解决法国东部阿尔萨斯学区两个地方师资紧张的问题。有一些中、小城市也要求开设汉语课程,因此,我们常常得预先考虑,看能否发掘即会说汉语又有教学头脑的人才。

法广:2006年,您成为了第一位法国教育部主管中文的监察员。针对汉语教师短缺的问题,教育部可否制定了一些短期和长期的应对措施?

白乐桑教授:基本上可以从两方面上解决。一个是比较彻底的、根本性上的决策  教育部(增加了)为每年汉语专业师资会考提供的名额。以2010年为例,教育部为汉语专业师资会考提供了20、21个名额,考虑到我们专业的规模,这算是很多了。其中一个会考CAPS(中等教育会考)中,这三、四年来,(给汉语专业)提供的名额是12个。与15、20年前相比,当时(汉语专业可以得到的)名额只有1、2个,而且,会考是每两年举行一次,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年都有。这是相当可观的。这一方面是教育部的政策。教育部给我们提供的名额很多,但(还是)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另外一方面,就是地方上(的措施)。在当地的学区的帮助下,我们在包括一些偏远地区的地方预先安排一些面试,看看谁今后可以承担汉语教学的任务。

法广:目前有什么具体的培训计划吗?

白乐桑教授:有关于在职教师的培训。从三、四年前开始,每年,我们在法国十个区、也就是全法国组织一次为期两天、面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以前没有这样的培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老师的素质,这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所以,我们每年都开。据我所知,在中国之外,(法国的中文)教师师资培训空间最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