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经济与贸易

中国玻璃走向世界

发表时间:

继服装和家具等低端产品之后,中国制造的玻璃开始走向世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玻璃城托雷多博物馆的标志性馆舍,用的是中国制造的玻璃。该报道说,中国产品对西方企业造成的威胁正在从服装和家具等低端领域,转向尖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领域,从而对西方企业展现更强大的挑战。

广告

报道说,托雷多博物馆是当年这座玻璃城留下的遗产。虽然工程采用的玻璃热弯和层压技术是托雷多本地人几十年前的发明,但这个玻璃馆的流线型尖端建筑规格,在美国却找不到哪家公司有能力满足。

接下托雷多“玻璃馆”项目的中国公司,是总部位于深圳的中航三鑫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他们拿到这个项目的原因,是愿意投入资金,开发复杂玻璃所需技术。它为这个项目投入50万美元,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压锅”,也就是一台巨大的蓝色汽缸,把玻璃板粘合在一起。

不过,托雷多艺术博物馆的项目帮助中航三鑫获得了认可,在人们眼中,它是全球少数能承担某些玻璃弯折与塑型、高度专业化设计的公司之一。该公司还做过巴黎机场、奥地利地铁和东京店面的玻璃项目。

中航三鑫还希望为苹果公司在中国的扩张做玻璃项目,但它承认,目前还没有达到客户的质量要求。

外企力图保留核心技术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玻璃市场,是全球大型玻璃生产商都急于进入的地方。中国也急于从外国玻璃生产商获得重要技术。外资企业则力图保护部分生产机密,但也常常需要进行平衡。因此,那些从国内市场充分获利的中资企业,数年之间就弥补了西方工业国家数十年的技术创新所拉开的差距。

涉足中国玻璃市场的法国圣戈班集团总裁德-沙朗达向法国《论坛报》表示,该集团已进入中国20年,确实存在过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一些好的想法和技术,很难在中国长期保持优势。中国市场变化很快,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警惕,调整战略。对于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他表示,中国企业设计工厂时成本较低。因此,一个企业如在日本获得成功,说明它通过了质量检验,而在中国获得成功,则说明通过了竞争测验。

此外,美国俄亥俄州的欧文斯-伊利诺伊公司也有意在未来几年,在中国投资数亿美元收购公司或组建合资公司。该公司的玻璃部门总裁克劳福德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市场,我们在那里的存在程度还不够;我们给中国市场带去的是专业技术。但每笔并购交易都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常常向外国投资者施压,要求引进最新的专有技术,而在保护专有技术方面却一直不力。欧文斯-伊利诺伊公司还表示,他们将关键的商业机密保留在托雷多郊区的实验室里,比如生产黑玻璃和让酒瓶减重30%等技术。

中国的玻璃城

随着玻璃市场的扩大,中国也出现了玻璃城。河北沙河就是一座。沙河市的平板玻璃产量约占中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的“玻璃城”拥有一座座像核电站那样的混凝土冷却塔,而不是西方玻璃生产企业用来减少一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昂贵设备。一位名叫刘聚军的玻璃生产商说,他将10%的资本支出用于治理污染,已达到国家各项标准,目前正在转而使用更清洁的天然气能源。

但这个报道说,以西方标准来看,刘聚军的工厂建筑有点草率马虎。工厂由坐在木凳上的工程师来操作运行。附近硅砂厂流出的脏水溢到炙热的地面上。行驶在沙河道路上的卡车装载着一袋袋合成苏打灰。而在美国,这种合成苏打灰在1985年就因环保团体的压力而禁止使用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